上海城乡居民养老意向调查报告

2013年10月09日 07:51  上海市统计局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入户访问的方式进行,以在本市居住一年以上,60-79周岁的1名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样本分布在17个区县,调查有效样本2248个。其中,60-69岁占58.7%,70-79岁占41.3%。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表 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人数(人) 比重(%)
合 计 2248 100
按年龄分
60-69岁 1320 58.7
70-79岁 928 41.3
按月收入分
1000元及以下 259 11.5
1000-2000元 605 26.9
2000-3000元 923 41.1
3000-4000元 285 12.7
4000元以上 176 7.8

  二、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得到切实改善

  1.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2012年,本市根据《社会保险法》要求,建立新型农村养老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居保”),加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以“城保”、“新农保”、“城居保”为主体,适应城乡不同群体需要的养老保障体系。2012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保”、“新农保”、“城居保”养老金的人数分别为249.07万人、37.33万人、5.07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和农村“五保”对象得到有效保障。2012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获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分别为0.8万人、0.9万人,农村五保老人数共计0.3万人。调查中,逾六成受访者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对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缩小城乡老年人养老保障差距起到积极作用。

  2005年以来,本市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2年1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2012年调整本市新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养老金的通知》,首次出台了新农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办法。调查中,99.1%的受访者经济来源为退休金、养老金。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处于“没有负担,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业余爱好中”,“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工作,发挥余热”,“操持家务,为家庭操劳”,仅3.7%表示“生活负担较重,经常为生计担忧”。

  2.养老床位快速增长

  面对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本市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02年以来,市政府每年将新增养老床位列入实事项目,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满足大众需要为原则,扶持发展普及型养老机构,确保困难老人、普通大众的养老服务需求。2002-2012年,本市养老机构由417家增加至631家,增长51.3%;养老机构床位数由3.34万张增加至10.52万张,增长2.14倍。2012年,本市每100位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有2.9张养老床位。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广

  2000年以来,本市从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多种服务,逐步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并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困难老年人的补贴机制,享受到政府服务补贴的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本市17个区县共有231家社区助老服务社,平均每个乡、镇、街道1家;有3.2万名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为27.2万名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占本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的7.4%,并为25.1万名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12.6万名老年人经评估得到养老服务补贴,占服务人数的46.3%,年度补贴资金总额2.9亿元。

  2012年,本市拥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13家,为1.1万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92家,受益老年人5.4万名。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不断拓展

  在原有“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基础上,本市为老服务内容不断延伸与拓展。2012年,新增“为10万名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项目“老伙伴”计划,由低龄老人定期为80岁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以互助关爱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目前共有10.55万名高龄老人成为受益人。同时,开展了为“1000个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室适老改造服务”项目,又称“适老性改造工程”,从安全性、无障碍、整洁性等方面帮助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改善居住环境。第一批“适老性改造工程”在本市10个区县实施。截止2012年末,共改造竣工1005户受助家庭。调查中,受访者表示,“老伙伴”计划和“适老性改造工程”等项目,根据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自理能力和不同喜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提供的服务具有针对性,从精神和物质上帮助老年人,让老人得到实惠。

  三、本市老年人的养老意向

  1.近七成受访者倾向家庭养老

  尽管当前城乡居民家庭小型化形态基本形成,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家庭养老仍是他们的首选养老方式。调查显示,有67.3%的受访者倾向于“传统家庭养老”,21.2%倾向“社区居家养老”,另有11.1%和0.4%则倾向“机构养老”和“其它方式养老”。从区域看,有74.7%农村受访者倾向于“传统家庭养老”,高出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调查中,有36.2%农村受访者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子女的补贴,比重明显高于样本总体平均水平,可见子女供养仍是农村养老的重要模式。从年龄看,高龄老年人更渴望家庭关怀,更倾向于传统家庭养老。调查中,70岁以上受访者中70.9%选择“家庭养老”,比重高出60-70岁群体6.1个百分点。从收入水平看,有74.1%月均收入2000元以下的受访者倾向于“家庭传统养老”,高出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见图1)。表明,经济条件也是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1

1

  2.“纯老”家庭对社区居家养老意向更高

  此次调查,“纯老”家庭超过半数(53.8%)。其中,老俩口家庭43.7%,独居家庭7.5%,两代老人家庭2.6%。调查显示,“纯老”家庭老年人除了选择传统家庭养老,对社区居家养老意向较高,有24.7%的受访者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比重高于样本总体平均水平。这表明,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调查中,受访者认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可以不离开熟悉环境”,“对家人照顾不到的地方进行补充”。另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多元化”和“费用较低”也是他们选择这一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选择养老机构时最关心服务质量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调查显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有41.3%的受访者将“服务质量”、39.7%将“收费水平”列为最关心的因素,两者合计为81%;“设施、环境”和“品牌信誉”的选择比率分别为6%和5.8%(见图2)。这表明,老年人不仅关注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更关注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图2

1

4.“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同时“以房养老”获得广泛支持

  “养儿防老”观念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根深蒂固。调查显示,有42.3%的受访者表示“赞同”,45.2%的表示“较赞同”,两者合计87.5%;12.5%表示“不赞同”。尤其是农村地区,“养儿防老”依然是一致认同的养老模式,94%的农村受访者表示“赞同”或“较赞同”养儿防老。

  在老龄化、少子化现象日益突现的社会环境中,采用反向抵押的按揭方式“以房养老”,成为老年人减轻养老负担的一种可能途径。调查显示,有73.1%的受访者表示“赞同”或“较赞同”“以房养老”,26.9%表示“不赞同”。受访者不赞同的主要原因是:“‘以房养老’容易激发家庭矛盾”、“家庭和睦、子女孝顺,不需要‘以房养老’”。对于农村地区老年人而言,“农村宅基地不允许买卖”,无法实施以房养老。

  四、加快养老服务建设,老年人仍有期盼

  1.希望进一步缓解养老机构供需矛盾

  2012年,本市养老机构床位数与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比例为2.9%。但调查显示,有11.1%的受访者希望在“机构养老”,尤其是“纯老”家庭中的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1.1%表示倾向机构养老。可以预见,随着本市“纯老”家庭和高龄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养老机构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更显突出。受访者反映,条件稍好或者公办的养老机构要预约排队等候1年左右才能入住,对身体状况差、没有人照料的老人可能因为排队老人太多而住不进去。如何确保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养老需求,有关部门应及时研究并尽快解决。

  2.希望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养老不离家,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可以减轻老人的孤独和绝望感,因而得到广大老年人的认可。部分受访者反映,社区老年助餐点离家较远,希望能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解决他们的用餐问题。但助餐点由于服务人员少、无正规送餐工具、食品卫生要求高等原因,无法为这部分老人提供服务。调查显示,有9.2%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助餐服务与需求还有差距,希望及时改进服务。

  3.希望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

  由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多为“4050”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技能缺乏,只能从事一些助餐、居家清洁等生活照料服务,已不能满足的老年人迫切需要的精神慰藉、医疗康复、社交帮助等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工作。调查中,有养老服务机构反映,少数服务人员不能完整记录老年人一天的生活轨迹,增加了管理难度和风险。因此,定期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意识也是许多养老机构和老人的迫切希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中国决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
  • 体育赵旭日孙可因伤退出国足 郎征曲波入替
  • 娱乐好声音李琦赢张恒远夺冠 阿妹激动相拥
  • 财经三中全会将助推资本市场顶层设计
  • 科技移动引新版iPhone或推迟 销量要求千万
  • 博客蒋方舟:写给宫崎骏的一封信
  • 读书慈禧死后传奇:三次入殓遗体仍完整
  • 教育高三另类冲刺标语:不是高富帅滚去学习
  • 叶檀:大收权下的大改革
  • 陈虎:银行停房贷透出的巨大信号
  • 花木兰:以房养老是个重大忽悠
  • 王东京:警惕地方债闯祸
  • 谢作诗:中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
  • 苏鑫:好声音李琦夺冠是内定吗
  • 龚伟力:美国人为啥不在乎政府关门
  • 罗天昊:中国可考虑迁都
  • 李晓鹏:中国将在五年内超越美国
  • 周彦武:美债迟早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