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房团分化解体 投资路径几经变迁

2013年03月02日 00:56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我不赞成温州炒房团这个称呼,这是当初媒体给起的。实际上,经历了多轮调控后,温州炒房团已经分化解体,目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温州投资客张池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炒房真正能赚钱的时间窗口其实并不多,只有那么几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因为这十年以来多数时候都处在政府调控中。但只要抓住机会,就能赚一笔。如果入市和退市的时机不对,对走势判断不准,就有可能栽到里面。关键是要看自己有多大实力,见好就收,不能太贪。”张池余表示。

  上海在1998年房改后引入了市场化机制,商品房起步较早,对市场极其敏锐的温州人嗅到了这其中的商机。

  一位温州投资者表示,当时温州人手头已经有相当多的积蓄,但又不知道该投到哪里,2004年就有人牵头到江浙和上海考察楼盘。“看过温州、杭州、苏州的市场后,多数人认为上海的机会最大。由于下定金的人比较多,加之买下的房子数量也不少,在媒体上温州炒房团一下出了名。”

  当时,上海很多售楼处都能看到温州炒房团的身影。而2004年上海房价经历了一波强劲上涨,很多温州投资客收获颇丰。

  温州炒房团造就的财富传奇,使得上海等城市楼市所蕴含的巨大的投资性被市场发现,并引来了更庞大的投资群体。以温州炒房团为代表的投资群体逐渐从上海转战到杭州、三亚等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在快速上涨中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2005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调控楼市的八条政策,被业内称之为“国八条”。

  “我们被第一次调控搞懵了,这是温州投资者第一次碰到这么严厉的政策。政策指向了调结构、压房价、抑投资,‘国八条’几乎就是针对温州炒房团制定的。”上述温州投资者说。

  “很多温州人当时看空楼市,卖掉了一部分房子。因为买的时候价格比较低,多数人还是赚了,只是赚多还是赚少的差别。”张池余说。

  上述温州投资者告诉记者,2005年政府重拳出击后,上海楼价下跌,温州炒房团在沪抛售楼盘成了当年的一个关键词。而当年从温州人手中接盘的主要是上海本地人。至少有一年的时间,温州炒房团不敢再轻举妄动,而是观察政策风向和市场变化。直到2006年下半年,温州炒房团才重新活跃起来。

  “2006年下半年,一线城市的房价重回上升通道,温州炒房团的入市人群相比过去有所扩大,炒房的范围也逐步拓展。

  “一些温州人将投资范围扩展到南京、苏州、嘉兴等入市门槛相对较低的二三线城市。还有一些人看到上海一些楼盘卖得火,干脆炒起了楼号。”上述温州投资者回忆。

  房价的飞涨,迫使政府开始再度出手调控楼市。2007年9月,央行、银监会共同发布通知,规定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四成,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2007年的房贷新政比2005年的政策要精准得多,但对短线投资客的影响并不大,政策效果已经没有2005年那么显著了。”复旦大学地产运营研究所所长蔡为民说。

  同策房产研究总监张宏伟指出,当时不少温州投资客进行的是短线操作,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房子后,赚到差价后两三个月就转手卖出去了。

  “其实2007年炒房的已经不仅仅是温州投资客了,而是带动起了一大批民间的投资客。所以当时炒房者的数量要远远大于之前。而开发商也趁机涨价,造成房价大幅上扬。所以炒房团的人也变得胆子更大,进行短线投资。”张池余告诉记者。

  金融危机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温州投资者再次活跃起来。2009年中国楼市迎来了一轮大范围普涨,这些投资客在楼市投入了更多的资金。

  “2010年限购政策实行以来,很多人还不以为意。但一些温州人手中的盘子已经转不起来了,因为持有的房子太多,银行的还款压力让投资客不得不吐出手中的房子以缓解压力。”张池余表示。

  部分温州投资客抛房后解除了压力,但限购政策提高了炒楼的门槛。实际上,最近几年不少温州人已经放弃炒楼,将资金转到实业或其它投资领域。

  “对这次中央出台的‘新国五条’,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觉。没有出台具体而严厉的调控措施倒并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在货币超发和加快城镇化的背景下,楼市面临的不是涨不涨的问题,而是涨多少的问题。”张池余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人大代表建议贪污10万判刑1年 两会专题
  • 体育易建联24分广东2-0 海口赛丁俊晖无缘4强
  • 娱乐李天一儿时影像曝光 拿李双江当马
  • 财经国务院:出售自有住房所得20%缴个税
  • 科技三星露“单干”倾向:去Android化或加速
  • 博客实拍长春暴雪(图) 清末为何没实现联邦制
  • 读书文史观天下:“两会”中的民主之路
  • 教育中国留美学生让人操心 年花费四五万美元
  • 育儿留守儿童偷钱被外婆绑柱子上身亡(图)
  • 麒元:香港的超级地租
  • 谢百三:房产税国外能征 中国不能征
  • 曹彤:国际金融形势月度评论
  • 杨涛:中国经济需适应慢节奏
  • 辜胜阻:商会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陈序:中国经济再度过热?
  • 罗天昊:中国应劝朝鲜割让出海口
  • 姚树洁:18大2次全会的四大要点
  • 白明:从全产业链看东莞加工贸易增效
  • 张明:日元还会持续贬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