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午
连续两月走高的官方PMI指数,使得中国经济回暖的论调不断升温。
然而,从《中国经营报》记者对诸多企业经营的实际调查来看,经济寒冬并没有结束。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等担忧之声不绝于耳。
5月10日发布的偏弱外贸数据给“回升”论调泼了一盆凉水,未来经济是继续探底,还是回升,现在还是迷雾重重。
出口“触礁”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4.9%,较3月大幅回落;而当月进口同比仅增长0.3%。进出口增速低于市场之前的预期,双双回落表明内需和外需的不振。
这个结果并没有让市场感到意外。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官方统计,第111届展会累计出口成交360.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8%和2.3%。这几乎是除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外最差的成绩单。
“看的多买的少,来了解行情的客商多于来下单的客商。”刚刚参加完广交会三期家纺服装展的上海红富士家纺有限公司、上海家用纺织品协会副会长董服龙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在刚刚过去第一季度,家纺服装行业出口增长率仅为3%,远低于整体10%的出口增长率;更为严峻的是,内销也面临罕见的销售下滑。
“全行业外需不振在预期中,但是今年内需也不景气。”董服龙说。
上海摩尔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卫浴洁具公司,公司总经理周震宇则更为悲观,“我这几年一直参加广交会,我感觉今年来的客户是最少的,外需这一块,我们基本上不抱太大希望。”
欧美采购商“捂紧荷包”是广交会成交下滑的主因, 受欧债危机影响,本届广交会欧盟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金额分别下降15.5%和5.6%;美国受其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影响,成交金额下降8.1%,拉动成交额下跌。
在海关公布的数据中,尽管前4个月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的贸易总值分别为286.9亿和250.7亿美元,但新兴市场的增长难以弥补欧美市场“缺口”。
IMF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预测报告认为,欧元区在2012年将发生温和地衰退。受此拖累,发达经济体2012年经济增长将仅为1.5%。报告称,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可能会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出口。
订单少,短单多便是中国出口企业目前最直观的感受,本届广交会中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比达到86.3%,长单占比仅为13.7%。
周震宇对记者表示,一般情况下,以往短单企业都会不太在意。“但现在也只能接短单,一是愿意下长单的大客户少,二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以后,我们也不确定未来交货时能不能挣钱。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外贸企业能维持就很不错了。”他说。
与微观企业经营现状的举步维艰相比,宏观经济数据却在乐观向好。4月份官方PMI指数为53.3%,创出近一年以来的新高。
从分项来看,生产指数升至57.2%,比3月大幅增加两个百分点,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逐步趋强。大中型企业分项指数上升到53.7%,小型企业分项指数回落到49.1%仍在荣枯线以下,这无疑说明大中型企业受益于政策放松的效果最为直接,小型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仍未有实质性改善。
鉴于不振的外贸形势,申银万国(微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稳外贸政策需要加码,例如对出口行业的金融支持,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以支持出口,通过稳定增长国内经济来促进进口。
争议二季度经济回温
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跌至8.1%,跌至三年低点,二季度经济走势便被赋予了关键的信号意义。眼下来自贸易领域的不利消息,让原本市场预期中的二季度触底反弹陡增变数。
面对创出13个月新高的PMI指数,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中国经济一季度见底,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将在8.6%左右的水平。
他表示,整体经济将受到积极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国内消费的提振,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保持相对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认为,2012年中国出口虽然较差,但是还不至于很坏。房地产硬着陆导致中国硬着陆的概率基本上是零,4月份是触底回升的过程,二季度经济不会出现持续回落。
“在去年四季度初PMI指数见底后,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大幅下降上。目前官方PMI指数已经连续5个月回升,现在4月PMI中出口订单、国内订单以及生产指数仍保持上升的态势,二季度经济也有望止住连续多月下降的局面,估计GDP增速能升到8.3%左右。”他告诉记者。
但正如外贸企业在广交会遭遇滑铁卢一样,眼下仍在胶着状态的中国经济也的确有让人担忧的因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判断,二季度才是本轮中国经济周期性下跌的真正底部,预计GDP增速仅为8%。他认为,去库存周期仍将在二季度持续,并会抵消一定的政策刺激效果,到三季度时经济才能真正有所起色。
在去库存和终端需求不足的两头挤压下,投资利器将成为挽救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国土资源部数据就显示,今年一季度,基础设施用地、划拨供地占供地总量的比例均高于去年全年水平。
基础设施用地量处于较高位置,主要源于区域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建设计划全面实施,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提醒说:“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从货币投放到原材料采购、设备安装、项目开工等需要一段时间,仅有投资还不够,还要等主体工程上马,因此即使基建投资反弹,二季度经济也难有起色。”
政策调控术再临考验
围绕经济见底与增速反弹的两派观点也在角力,这对决策层的政策“平衡术”提出挑战。
经济是否回升,就看政策力度多大。今年初,随着通胀的回落,政策放松的预期成为主流,然而,货币政策的放松仍然较为谨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迟迟晚于预期。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继续下调准备金率是大概率事件。预计上半年还有1至2次下调,5月11日主要宏观数据公布前后是关键时间点,下半年也至少有两次。
在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看来,政策放松已经体现,比如铁路新开工项目的上马,预计第二季度投资会有一定提升。
然而,就在5月8日,央行意外进行了200亿元期限为28天的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于2.8%,并继续暂停央票发行。
在这之前5天(5月3日),央行刚刚进行了650亿元的7天逆回购,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央行启用完全相反的公开市场操作。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显示了央行对流动性更加倾向于采用可逆的短期工具进行流动性的双向调节,而对存准率等长期工具的使用十分谨慎。
5月10日,央行发布《2012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物价相对处于不稳定回落状态,对经济回升较为敏感。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似乎对央行迟迟不进行调存准做出了解释。
5月11日公布的4月份CPI同比上涨3.4%,环比下降0.1%,尤其是食品价格再度成为主要推手,为未来走势再添不稳定因素。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宋国青说:“今年一季度环比的通货膨胀率还是较高,3月份,季调后CPI比去年12月按年率上升了3.5%,比去年10月份按年率上升了1.7%。从这些情况来看,难以得到过去几个月的总需求和总体流动性显著过紧的结论,也很难预测宏观政策是否会显著放松。”
在增长和通胀处于胶着状态下,宏观调控更加微妙。在宋国青看来,合适的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必要手段,微调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在政策调整时防止出现新的通货膨胀,所以政策调整的结果可能是松紧结合,不应单向放松。
“在没有出现货币政策过紧或者过松的情况下,调控小碎步或者双向波动,不应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宋国青说。
刘元春分析说,以往刺激政策引发的高通(微博)胀等“后遗症”十分明显,决策层也更趋向于相信市场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8%左右的经济增速不仅在可控范围之内,经济回落本身也会为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更大空间,这也是决策层乐于见到的。
在货币政策飘忽不定时,财政部政策频率远远高过货币政策,上半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关于继续支持小微企业、绿色建筑、扩大进口等一系列兼具“稳增长”和“调结构”双重属性的政策文件,这无疑也是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留后手”的表现。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