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各地网友热议阶梯电价方案:基本用电量盼调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0日 15:08  人民网微博

  人民网(微博)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贾玥) 随着多地相继召开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越来越多的网友关心阶梯电价方案通过后,自己的电费支出是否会随之增加。记者总结人民网网友留言后发现,一些需要在冬季用电取暖的网友担心电费上涨将超过预期;还有的网友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用电量过少,与实际需求不符。

  网友反映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用电量过少

  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第一档电量均高于200度,而内蒙古、陕西、安徽、广西、海南等地不提价的电量在120度至140度之间。一些网友指出,这些地区第一档电量设定过低,与实际用电需求不相符。

  江苏常州网友(IP:61.160.226.★)认为,各省区市之间基本用电量差距太大,经济发达地区不加价的电量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加价的电量较少,就是说,同样每月使用260度电,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可能要多掏140度电的加价钱,显然极不合理。

  “贵州省方案一、二的基本用电量都太低了。”一位来自四川遂宁的网友(IP:118.122.176.★)表示,贵州铜仁地区夏季比较热,平均气温在29度至36度间,风扇、空调都是一开开到天亮,老百姓一般月均用电300度到400度;在冬天,铜仁地区的家庭都用电烤箱烤火,每家用电量不低于280度到350度。

  老家在陕西农村的网友(IP:123.150.202.★)说,现在家里的电器逐渐增多,月用电量在180度才比较合适,特别是夏季用空调的家庭也多了,用电量会增加得很快。湖北襄樊市网友(IP:219.139.25.★)认为,湖北并不缺少电力资源,月基本用电量应定在180度比较符合实际。

  署名“丁飞”的广东网友建议,各地第一档电量均应定在200度。他给出了一组数据支持这一判断:对于拥有二至四口人的家庭来说,电磁炉的月用电量是90度;冰箱(柜)月用电量为40度至50度;一台电脑和一台32英寸电视机的月用电量正常是在25度左右;灯光照明每月要消耗50度电量;此外还有空调等电器设备。而这仅仅是基本用电需求,应该被划定在不提价的范围内。

  气候条件对用电量影响成网友热议焦点

  我国居民的冬季取暖方式包括集中供暖、电热器取暖、空调取暖、地热采暖及煤炉取暖等,一些用电取暖的网友担心实行阶梯电价后,自己收到的电费账单将远远超过预期。

  一位来自黑龙江省的网友(IP:221.206.130.★)说,他所在的小区冬天需要用电取暖,而北方的冬季漫长又寒冷,50平方米的房子,一个冬天下来,即便精打细算也要花上4000多元电费,老百姓负担不起。他认为,在哈尔滨像他这种情况的居民很多,如果实行阶梯电价,就会“雪上加霜”。他盼望能够尽早享受集中供暖。

  河北廊坊网友(IP:221.192.149.★)也透露,他居住的小区全都是单户电地热供暖,每个采暖季要用掉6000度电。天津网友(IP:123.150.197.★)指出,河南省制定的标准过低,冬天冷夏天热,县乡村人民将为冬天取暖付出更高的成本,这并不合理。

  来自河南的网友(IP:182.118.12.★)说出了部分网友的心声:政府应该考虑北方没暖气的家庭冬天的用电量问题。

  湖南长沙网友(IP:124.232.149.★)非常支持阶梯电价政策,认为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利举措。但这位网友指出,南北方气候条件和冬季取暖供热方式存在差异,北方城市多集中供暖,而南方主要靠空调和各类电取暖器,所消耗电量一定不同,因而政策还要考虑这一点。

  京沪粤按年或季节定价的方案受网友肯定

  北京、上海和广东所提供的听证方案受到不少网友的肯定。北京规定年用电量2760度以下电价不作调整,平摊了用电高峰和非高峰的用电量;上海、广东提供的方案也都考虑到不同季节对用电量大小的影响。

  天津网友(IP:125.39.39.★)认为,北京以年为单位设定用电总量,这样可由各个家庭自己控制,而上海市的方案又体现出鼓励节约用电的意图,建议全国都应以此为参考。北京网友(123.117.32.★)表示,按年计算(电价)很方便,使用IC卡每次充2000度电很省事。

  重庆网友(IP:202.108.251.★)说,重庆是有名的火炉城市,夏季从6月到9月气温都非常高,最高可达摄氏40度以上。重庆又处于长江南岸无低温补贴,冬天干冷,建议采用上海市居民阶梯电价方案二,即分季节制定第一档电量。

  身在黑龙江的河南网友(IP:221.206.130.★)希望河南省能够像北京、上海等地一样,以年为单位核算用电量,这样比较合理。这位网友同时建议,河南省阶梯电价方案应变更为第一档电量200度以下、第二档电量201度至300度,第三档电量301度以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