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金融改革待批准 撬动5千亿在港人民币存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0日 14:50  新闻晨报

  赴深港,记者实地探访

  待批准,宏伟规划现雏形

  小小海湾撬动五千亿在港人民币存款

  晨报特派记者 张佳昺 徐哲 深圳 香港 摄影报道

  4月16日下午,李学立(化名)站在高尔夫练习场上,使劲挥起一号杆,白色小球飞向远方。这个拥有400个工人的37岁深圳小企业主,希望借此一击,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和他相似的还有深圳这座城市。继上海、温州后,上周媒体曝出当地金融改革创新24项举措。其中,“深港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被业内认为或可为五千多亿元在港人民币存款找到一条新出路。

  试点,落子于当年改革开放起点蛇口留下的一片滩涂——前海。

  一个深圳小微企业样本:

  “银行贷款难,香港贷款险”

  16日下午,深圳闷热,天空阴沉,一场大雨随时落下。

  在东城一个由垃圾填埋场改造的高尔夫练习场上,李学立放下球杆,同意聊聊自己这十几年。“来会所谈吧”,和一般人想像中的富丽堂皇不同,李学立嘴里的会所,不过是一个不足50平方米,一半区域还在卖高尔夫装备和瓶装饮料的小平房。这种名称和实际所形成的反差,似乎象征着被叫作“李总”的他这十几年的真实经历。

  大约15年前,和许多创业者一样,李学立带着一个蛇皮袋,从一个内陆省份来到当时被誉为改革开放最前沿城市的深圳。彼时,这座城市正享受着发轫于小渔村蛇口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红利。

  此后,李学立投身印刷业。最初几年,靠着外贸订单,公司经营状况不错,账面上有大把现金。这时,银行找上了门,想放贷给公司。“当时财务不理解,账上有钱,为什么要贷?”

  后来,李学立决定贷80万元,为期半年。这笔贷款留在银行账面上,一直没用过,“我要维护好和银行的关系”,李学立界定这次贷款的意义。此后,因为从德国购买一套800万元的印刷设备,资金不足,他曾向香港财务公司贷款,“那一次是通过正规购汇渠道,有特殊性。”

  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李学立失去了40%的海外订单,业务重心不得不转向国内。那时,他发现,和同胞做生意,现金成了大问题,“比如应收账款,说好60天打过来,往往会拖到90天甚至120天,我就得自己垫钱,资金压力一下子大了好多。”

  这时,银行不再殷勤。期间,除了有限的几次短期周转外,要想获得长期借贷几乎不可能。无奈,李学立抵押个人房产,获得银行100万元的信贷额度,用以维系公司资金周转,“简单地说,刷自己的信用卡,为企业贷款。”

  尽管如此,他还是小心翼翼地保持和银行的关系。同时,李学立身边的老板朋友有的悄悄离开,也有人会通过打着贸易公司旗号的地下钱庄,去不远的香港借钱。“我愿意不干,因为风险太高。”说完,李学立走出“会所”,走上练习场,挥杆击球。他不知道的是,就在数天前,当地媒体曝出的一份金融改革创新文件,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

  一份金融改革创新文件:

  “国务院还没批,细节要微调”

  如同16日下午那场暴雨,金融改革创新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

  4月12日下午,国内一家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透露,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总结梳理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政策创新,从8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24项举措(以下简称“24条”)。

  “24条”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快推进深港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支持前海开发开放和重点产业发展。同时,争取更多前海地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宽融资渠道。

  上述报道还提及“年内成立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扩大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试点等”。值得注意的是,“24条”中,四分之一和小微企业有关。当天,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回应:沪深股市一扫早盘颓势,下午3点收市时,深市涨幅逾2%。不少本地股被冠上“金融改革概念股”之名,遭遇资金热炒,最终涨停。不过,在13日深圳官方媒体《深圳特区报》发布的题为《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闻稿中,提及这次常务会,但没有上述创新内容。此后,晨报记者多方核实,媒体曝出的金融改革创新材料是较早版本,如今已有修改,细节上可能微调,目前等待印发。知情人士说,方案国务院还没批下来,深圳各方尽量想保持低调,“其实一直在做,只不过被媒体提前披露了。”

  事实上,早在2011年12月22日,深圳金融办官方网站即发布《市金融办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计划》,其中指出“深港银行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已初步同意并正征求相关各方意见”。而2012年2月13日发布的深圳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则再次强调要“深化深港合作,通过支持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无论如何,和深圳一海之隔的香港,如同一粒石子落入湖中,层层涟漪已然泛起。

  一个香港银行高管期盼

  汇丰总行人士“希望做起来”

  4月17日下午2点,香港中环人流如梭。这里被视作是香港的金融中心,汇聚着汇丰银行总行、渣打、恒生等国际银行业巨头,还有东亚银行等本土知名银行。

  关于“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晨报记者以深圳中小企业主的角度,先后咨询恒生、东亚的中环总部。客服人员的回复是,如果没有在港注册公司或香港银行账户,暂时无法提供贷款服务。

  从德辅道拐向皇后大道中1号,那正是汇丰银行总行。在6楼中小企业部,晨报记者等候叫位。当时,右前方的电视上,正播放着“股神”巴菲特宣布身患前列腺癌的最新新闻,下方随时滚动着恒生指数等即时港股交易数据。

  几分钟后,一个身材微胖客户经理带晨报记者进入洽谈室。在略带遗憾地婉拒了贷款要求后,他提到深圳今后或将试点的“跨境人民币贷款”,“这几天听上司在讨论,希望快做起来啦。”

  的确,深圳金融改革创新的消息,已在香港银行业高层间发酵。12日,“24条”内容曝光后,港媒认为这有望解决香港5000多亿元人民币存款的出路,也能让当地300多万人民币存款账户的收益率小小地上升一下。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统计,截至2012年2月,全港人民币存款金额高达5000多亿,其中活期存款涉及259.4万户;定期存款涉及47.81万户。对总人口不过700万的香港而言,这意味着,平均下来每2.3个香港人就有1个人民币账户。但是,绝大多数人民币账户,收益率较低。同样是香港金管局的公开统计,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1年定期利率为0.58厘,而大陆人民币利率高达3.5厘。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民币存款,无法通过放贷,产生更大的利润。新华社今年3月透露,截至1月底,香港人民币贷款335亿,较之往年,大有增幅。但相对于存量,这个数字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此次,金融改革创新的部分内容,恰好对了香港银行业拓宽人民币存款贷款路径、多多赚钱的“胃口”。香港恒生银行总经理冯孝忠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相关政策如能出台,希望至少能允许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数量的两成到两成半参与。按上述5000多亿元计算,这意味着或可撬动千亿人民币。有意思的是,今年4月中上旬,渣打银行(微博)在香港推出1年期人民币高息优惠,利率达2.5厘,同期,香港本地的永亨银行也推出9月期的人民币存款优惠,利率为2.3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