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15条1周年成交量缩40% 分析称开发商或再降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6日 18:00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北京2月16日消息(记者季苏平)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整整一年前的今天,北京市公布了房地产调控“京版十五条”,史上最严厉的“限购政策”随之诞生。一年过去了,北京房价“稳中有降”的目标隐约得以实现,房地产市场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冰封期”。也就在这个时候,部分地方的调控似乎有放松的迹象,2012年的楼市走势会逐渐解冻吗?

  “京十五条”执行一周年 住房成交量萎缩超40%

  限购一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如坠“冰河世纪”,住房成交量迅速萎缩超过40%,成交均价也回归2万以内,为19955元每平米。市场的寒意已经渗透到每个角落里,在街头采访中,大多数人已经对曾经火热的房地产毫不关心了,和当年人人谈房子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市民:现在还真不知道,应该下降了吧,最近我不会买房。

  市民:最近的房价降了一点。

  记者:想买房吗?

  市民:最近不买,过几年买。

  记者:您觉得最近方面降了没?

  市民:这个没关注,因为我也不没这个需求。

  调控带来的影响开始向其他行业蔓延。成交量剧减,让大量中介门店关门。北京市住建委官方网站信息,目前在案的房地产中介门店一共有2380家,而在限购政策发布前后,这个数字为4364家。家居装修行业也成为了重灾区。某家具城为吸引顾客,推出7.6折的商城优惠价,部分商家还推出“买一赠一”等促销活动,某品牌家居销售商郭先生告诉记者即便这样,买家具的顾客仍不多。

  郭先生:今年销售照比去年甚至更之前下降了40%到50%。

  如今北京去年立下的“房价稳中有降”的目标已然实现。去年这个时候,全国数十个城市出台过自己的房价控制目标。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统计数据显示大家基本都完成了目标,当然这中间也有当初标准设定较为宽松的因素。

  张大伟:之前的调控目标一般情况下对比的都是当地的GDP增长值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应该是标准相对宽松一些,从目前来看,基本上都是完成了。

  开发商或酝酿新一轮降价

  开发商资金链告急!开发商准备跑路!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开发商的负面消息没有消停过。然而在记者的调查中,很多开发商表示,春节后,房子开始好卖了!房地产市场难道即将触底反弹了吗?

  通州是北京市房地产调控效果最为明显的地方。2008年之后,通州房价实现“三级跳”,从2008年的8000元左右上涨到2011年的20000元左右,增长1.5倍。严厉的限购政策下,房价泡沫被逐渐挤破。从去年8月份开始,通州房价连续4个月环比回落,年底均价达到1.6万元。记者致电通州某楼盘,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房子很好卖。

  销售人员:卖的好不好去网上看一下,百合湾这边,就是焦点、搜狐对百合湾这个项目的评价就知道了。最近卖的特别好。

  一些房屋中介也表示,春节后刚性需求逐渐释放,每周都能有好几单生意。不过,从房地产网签的数据看,春节后北京市场的成交量不但没有放大反而更加惨淡。开发商和房屋中介的此番言论也许是一种希望也许是一种销售策略。张大伟表示,最近大型地产开发商有可能酝酿新一轮降价。

  张大伟:16家已经公布了销售业绩的标杆房企在1月份销售额只有313亿,同比减少了350亿,减少达到了52.8%,上述企业为了销售业绩应该是会在2、3月份会有所举动。

  叶檀(微博):地方政府需改变过度依靠土地和房地产财政模式

  然而进入到龙年,房地产调控放松的迹象屡屡显露。上周安徽芜湖出台房地产新政,被指有刺激投资和投机性购房的嫌疑,本周有爆出广东中山市将商品房限价从每平方米5800元上调至6590元,成为今年以来全国首个放松“限价令”的城市。地方政府放松调控的冲动一时一刻都没有减弱。不过,中央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房地产价格必须回归理性。芜湖的新政出台后仅仅四天就被叫停,而中山市也表态,目前出台的限价仅为部门试行措施,至此,放宽调控的尝试全部搁浅。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地方政府不应该不断试探中央的政策取向,而是需要转变思路,改变过度依靠土地和房地产的财政模式。

  叶檀:地方政府需要跟中央政府谈的是其它税收的来源,在刚性需求的基础上考虑税收方面的改革,考虑是不是征收房地产税,征收空置税,只有制度建立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才能走到比较健康的领域,否则就会变成恶性博弈,这边它觉得财政不够了,就放松调控,引发全局的混乱,这样中国经济就没有办法健康。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