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普遍涨薪一成 “等人上门”改“上门找人”
劳务公司远赴外省市“抢人”
今天上午,普陀区桃浦地区举办了今年“春风行动”全市首场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标志着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2012年“春风行动”全面启动。
晚报见习记者 王浩然 现场图片
晚报 王珝 庄键 报道
“过去是人找厂,现在是厂找人。 ”春节过后,沪上部分企业复工后再度出现用工缺口。而较早感受到用工寒意的劳务派遣公司,也一改“等人上门”的传统,转而“上门找人”,在年前就直奔劳务输出大县招人。
从今天起,专为来沪务工人员举办的2012年“春风行动”正式启动,活动将一直持续到3月底。期间,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通过全市各区县设立的来沪人员就业服务场所或专窗,组织开展来沪人员专场招聘会、维权咨询会等专项活动。
有关专家认为,本市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 “两头荒”的用工短缺局面,在上海整体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将转型寻找发展出路。
工厂发“开工奖”留住老员工
昨天下午,闵行区一家轮胎制造工厂的招聘负责人高经理来到位于闵行马桥镇的国迎劳务派遣公司。等候在办公室里的是劳务派遣公司的老板李东野,和正准备接受工厂面试的十多位外地应聘者。
面试间隙,高经理接到另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打来的电话。他开口就问,“现在你能给我派几个人? ”坐在高经理身旁的李东野打趣说,往年他至少会问对方准备了“几十个人”,今年则改口问“有几个人”。
刚从安徽临泉返回上海的李东野,这两天也陆续接到了三家工厂打来的电话,希望他能在节后向厂里派遣一些操作工。人手正紧的李东野只能委婉地建议,等元宵节过后公司里能派遣的人多了再合作。据他所知,这些工厂的工人缺口至少有上百人。
高经理所在的轮胎制造厂2月1日开工,目前有三四百人的操作工用工缺口,不过今年的情况已经比前几年好了很多,“前几年春节后有多少操作工回来心里没底,今年出台了鼓励老员工留守的新措施,现在80%的老员工都回厂报到了。 ”
这项春节前发布的措施包括:老员工春节后返工,工厂补贴300元路费;同时发放300元开工奖;如果还能从老家介绍新员工,每带来一个人就奖励300元。
虽然工人数量已经能保证正常开工,不过数百人的用工缺口还是需要填补,这让高经理不得不感叹曾经的好时光。
“以前工厂节后一开门,就会吸引很多人应聘,为了能进厂打起来的也有。这几年应聘的人少了,今年只能放宽标准不再对文化程度作要求,以前的例行考试也不敢考了。都说用工荒,其实在上海找工作的外地打工者虽然少了,但数量还是足够的。不过他们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高经理认为。
企业缺工,按理说有生意做的劳务派遣公司应该高兴。不过公司里空荡荡的接待大厅让李东野依然无法乐观,他苦恼于来公司物色工作的打工者一年比一年少。
劳务公司赴劳务输出地招人
去年,对用工荒有所觉察的李东野已经尝试让公司转型。外地打工者可以前往公司所在的元峰苑住宿,包吃包住直到在劳务派遣公司找到合适的工作。李东野希望以此吸引应聘者前来,而公司则通过向派遣工厂收取管理费盈利。
不过一年下来,找上门享受“包吃包住”福利的打工者只有700人左右,公司一年才做成了3000人的劳务派遣,和往年至少1万人相去甚远。
与其等人上门,不如直接上门找人,李东野决定到打工者的输出地开设分公司,直接招徕打工者来沪。李东野选中了临泉,安徽河南交界处的临泉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县,250万人中每年有80万外出打工,而附近的河南沈丘、安徽界首也是劳务输出的重镇。
为了在春节后招工高峰前做好准备,去年12月中旬,李东野就奔赴安徽临泉,租办公室、申请执照、招聘业务员。想大干一场的李东野在当地拉出了几十条横幅,写着“上海企业招聘操作工,月薪2338元到3300元”,还印了4万份宣传单派发,并张罗手下的9名业务员在临泉、沈丘、界首招工。
春节假期,李东野也泡在了临泉。 “正月十五以后是外出打工者集中返乡的时候,而春节则是县里人气最旺最热闹的时候,不能错过”。不过在临泉忙活了一个半月的李东野收获并不大,年初七返回上海时,意向打工者才一百人出头。
“来上海打工挣的钱还比不上家乡。 ”这是李东野招人时不少当地人的反馈。在临泉当地的开发区,普工的月工资能达到2000元。不过若是在上海打工,加上住宿等额外花费以及较高的生活成本,工资如果达不到2500元,确实很难吸引当地人外出务工。
因此提薪已经成为沪上大部分企业的共识,每年工资上涨10%是正常情况。李东野告诉记者,今年甚至有一家制糖企业将普工的底薪调高了约25%,从之前的1530元一下子涨到1900元,不少应聘者因此直奔这家企业而去。
专家说法:
用工“两头荒”仍未缓解
今年上海火车站前的公共就业信息广告牌,赶在来沪务工人员春节返乡前就提早挂出,该信息将一直持续到3月底 “春风行动”结束后。
记者了解到,提早放出招工信息是由于上海部分企业近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招工难。 “目前本市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及服务业企业的确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事实上这种缺口已经由原本的季节性发展为常态性。 ”上海市农民工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赵建德向记者证实。
自上海启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每年由政府补贴参加培训的农民工人数逐年递增,2010年全市共培训各层次农民工11.1万人次,而2011年达20万人次。根据该计划设想,三年内将组织50万名外来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培训不低于50%,每年培养外来农民工高技能人才1万人;力争到2012年末,将上海外来农民工中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提高到30%。
每年大规模的成本投入是否能缓解本市现存的人力资源结构性缺口?赵建德给出的答案是,近年来本市用工荒的现象大致趋同,企业真正缺少的是两类特定的劳动者,即所谓的“两头荒”。 “一类是掌握特殊技能的高端人员,一类则是低端普通的熟练工,这正好是两种极端。 ”赵建德坦言,目前高级技工的人数经由培训虽然有所增长,但仍然供不应求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但他认为市场无需过度担忧,应继续加强培养力度,让农民工最终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
熬过转型期后将迎收获
“岗位技能的培养有一个周期,技能越高这个周期越长,所以现在看来这个结构性矛盾期虽然比较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上海便会有大面积收获。 ”赵建德强调,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成长起来后,他们的职业诉求与父辈打工者的差别很大,更在乎职业的上升空间。为满足新生代务工者的需求,作为“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本市已在部分国企率先实施“高师带徒”计划,同样由政府补贴企业经费,并取得一定成效。
“对于现阶段面临的用工难的问题,企业一种选择是提高职工工资,但这需要经济实力为基础;无法生存的企业,只能把公司转移至二三线城市。今后农民工会完全依赖市场化就业。 ”赵建德预期上海在经历过这轮产业结构转型期后,根据市场调节的规律将形成自然的“优胜劣汰”,低端行业企业会自动向偏远地区转移,留在本市的将多为高新技术型企业,对于这些高技术型劳动者,则需要通过培训筛选和分流。
“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企业必然丧失生命力,企业必须要通过加快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来提升利润空间。 ”赵建德认为,企业要留住人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工资报酬,这包括各种福利待遇。
相关链接
“春风行动”今天启动各区举办专场招聘会
晚报讯 从今天开始启动的本市2012年“春风行动”的各项主题宣传和招聘活动已排定(见右图)。
届时,各种大型招聘会、职业咨询活动将遍布来沪人员聚集的街镇社区、工业园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人力资源中介园区等场所。上海火车站北广场的两个LED灯箱、地面公共信息栏和地下进出站过道的灯箱也设置了多个面向来沪务工人员的就业广告牌,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也可关注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www.12333sh.gov.cn “来沪人员就业服务”频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