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部分鞋类市场出口额遭腰斩 九成商铺关门

  外贸业扫描之 制鞋业  欧美北非订单减少出口锐减 鞋城商家旺季“拍乌蝇”

  文/记者刘幸

  本是销售旺季,却遇最冷寒冬。过去几周,记者走访珠三角部分外向型批发市场发现,受欧美经济不景气、北非战事的影响,其中,广州鞋类出口在岁末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去年11月、12月以来,部分鞋类批发市场出口总额惨遭腰斩,仓库闲置率2成以上;有外贸鞋城的450个档口中,2010年岁末是商家扎堆进驻的热闹场面,2011年岁末却是9成商铺拉闸关门的惨淡景象。

  鞋城 九成商铺关门

  天富新都市鞋城位于同德鞋业基地之中,一楼共有450多家店铺。同德鞋业基地梁经理告诉记者,2010年开始,鞋类企业扎堆进驻,高峰期450多个档口的出租率达98%。

  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12月13日,记者来到天富新都市鞋城,只见一楼大部分商铺已经拉闸关门,粗略数一下,依然打开门做生意的商家不足50户。走进其中,记者还发现,卖家人数比买家人数更多,依然坚守的商家唯有“拍乌蝇”。

  仓库 二成无人问津

  生意的减少,直接反映在仓库的使用率上!西城同德鞋业基地经理凌志强对记者说:“每年10月份开始是出口旺季,2010年时,整个基地仓库根本不够用,爆仓了,很多等待出口的鞋子就在露天堆放!而2011年冬,本来是外贸旺季,但只有8成仓库出租出去,2成仓库里空空如也。”

  问题1 资金周转困难

  鞋产品积压导致部分商家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倒闭!广州欣佳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建忠坦言,虽然他们企业一切正常,但其他企业的倒闭让其遭受两次损失。

  “第1次是去年6月份,因为温州的代工企业倒闭,出口鞋不能及时交货;而按照合同,鞋不能及时出口得支付违约金,一共罚了2万~3万美元。” 林建忠说。

  “第2次是去年9月,加工企业宣布破产,鞋不能及时发货,又面临违约罚款,最后支付2万~3万欧元!” 林建忠说。

  问题2 利润下降

  如今这世道,即使成功出口也赚不了多少!林建忠说,以他的企业为例,2010年和2011年都是1500万元的出口额,但2011年的纯利润低了很多。

  林建忠给记者算账说,欧美经济不景气,美国客人没有下单欲望;欧洲气候偏暖让部分客商下半年还取消了原本有的订单。国内代工企业,受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2011年普遍代工成本增加5%~10%;而欧美报价单,吝啬的开价是与2010年持平,最慷慨的也只提价3%,如此2011年利润减少2%~8%。

  应对 内外销并举

  此次寒冬,或许能改变广东鞋类贴牌出口的命运!广州华达鞋业公司的老总曾文城感受到鞋类出口“入骨的寒意”之后,向记者慨叹“2011年放弃出口转而内销的路子”走对了。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中东、欧美的生意开始难做。曾文城开始尝试“内销和外销并举”的两条腿走路法。“目前全国8省已经有我们的产品了。” 曾文城说,虽然2011年内销生意也“麻麻地”,但企业已经培养起一个开发设计团队,每年有1000多个板式提供给各省经销商。

  专家:广东制鞋业进入转型升级阵痛期

  中国每年生产鞋超过100亿双,占世界六七成,其中广东制鞋业占我国的4成左右。广东鞋业厂商会会长何贵玲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天富新都市鞋城、西城同德鞋业基地的遭遇并不奇怪。受欧美经济不景气和中东乱局的纷扰,过去几个月,广东鞋业出口的增幅连续几个月出现下滑。其中,欧美经济危机对广东的影响是最大的,广东制鞋业可谓“成也外贸,败也外贸”。

  独领风骚多年后,广东制鞋业目前正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何贵玲说,广东鞋企超过70%以上都是以加工贸易方式组织生产、销售,随着土地资源、人工成本,原材料、能源、运输、财务成本的增加,制鞋业中小企业利润从8%~10%下降至2%~3%。

  加工贸易盛行,自主品牌缺乏,据初步估计,广东制鞋业产能过剩达30%以上。另一方面,当前,欧美对我国的鞋类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不减反增,因此广东制鞋业面临转型压力。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该苦练内功。

  记者手记:

  广东鞋企成本上升

  产业转移或成必然

  西城同德鞋业基地可谓中国鞋业近况的一个侧面!走进其中,鞋子款式、数量数不胜数,但多是低端生产、加工、模仿或代理的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品牌的很少;小作坊式、低价位争市场的多,上规模、技术含量高的大企业少。

  国家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我国鞋类产品出口连续三个月下降。2011年1月~10月,我国共出口鞋类产品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其中,2011年10月,我国共出口鞋类产品29.79亿美元,同比增长6.1%,环比下降19.6%。

  最冷的寒冬前,广东鞋企还面临着用工成本、原材料上涨等诸多压力,产业转移或将成为必然,由此广东鞋类代工命运也许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林建忠的代工企业中,原本有一个是东莞的台资企业,工人有1000~2000人,6条生产线,但是用工成本增加之后,该企业搬迁到越南去了。

  内陆省份如湖南、江西也有企业希望成为其代工企业,但是去湖南考察一番发现,一个城市才5个工厂,产业链不完善,影响了产业转移的积极性。林建忠坦言,未来5年~10年内,如果内陆省份不能完全接受沿海转移过来的制鞋业,这些产业或将转移到东南亚或者印度。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