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济源血铅事件调查:先污染后治理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 03:15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李梅影

  8月19日,秋雨霏霏,没有童声的柿槟村里静悄悄。

  “前年有些小孩查出血铅超标,在那之后,有6岁以下小孩的村民,基本上都到市里去租房住。”一位村民告诉本报记者。

  柿槟村在“中国铅都”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距离豫光金铅(600531.SH)炼铅厂不到1000米。豫光金铅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铅生产企业,其大股东豫光集团是济源市人民政府的国有独资公司。

  2009年“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济源市意图对临近炼铅厂的村庄实行整体搬迁。

  然而,两年过去了,村民搬迁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不但村民的健康受到威胁,也使豫光金铅的发展受到影响。

  “济源市政府拟对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村民进行搬迁,具体搬迁方案尚未确定,在相关方案出台后,公司将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如方案具体实施,公司存在可能承担部分搬迁费用的风险。”豫光金铅在2010年12月9日发布的配股说明书中给予风险提示。

  “我们也想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也在做工作,但历史遗留问题不是那么快就能解决的。”豫光金铅副总经理王拥军对本报记者说。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各地频频发生血铅超标事件,大多数由重金属污染引起。今年5月,环境保护部启动了对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工作,共涉及80家上市公司,豫光金铅位列其中。

  除了村民搬迁问题悬而未决,豫光金铅的发展模式也有待改进。根据豫光金铅8月25日发布的2011年半年报,该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42.63%,这样的净利润增长幅度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

  但是,豫光金铅主营业务电解铅业务毛利率只有-4.11%。事实上,不占据资源优势的炼铅企业,一直面临着主营业务毛利率偏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豫光金铅似乎是把未来发展把宝“押”在再生铅业务。

  3亿投入的搬迁仍处艰难中

  天空飘着细雨,打湿了宽阔平整的路面,远远望去就像一面大镜子,映衬得绿树颇为郁葱。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愚公故里”济源,总人数不到70万,由于化工、铅锌、钢铁等产业的发展,一步步由县级市改为省辖市,最近5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居全河南省第一位。

  从济源城区济源大道打车出发,约莫半个小时到达柿槟村。在村里转悠,未感不适,“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尤其刮风的时候,嗓子里会有一种发甜的感觉,腻腻的。”村里一位中年汉子这样描述。

  “我们都在等着搬迁,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心里不愿意离开。可是不搬没办法,下一代怎么办?”一位头发花白的村民对本报记者说。

  遗憾的是,柿槟村村民等了两年,依然无法搬迁。

  2009年8月底,济源这个中国重要的铅冶炼生产基地,查出近千名少年儿童血铅超标。济源市政府当时将豫光金铅、万洋、金利3家大型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10个村列为防护区,并对防护区内10个村的居民按一村一策的原则实行整体搬迁。

  但是,搬迁工作不容易。

  如柿槟村,“市政府已经给我们确定了搬迁选址,在玉泉办事处辖区的亚桥、西水屯、南水屯三个村的交界处划了一块地,总面积259亩。现在,西水屯、南水屯那两个村的基本工作已经做好了,但是在亚桥村面临阻力。”该村支部副书记李红军告诉本报记者。

  “矛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亚桥村群众认为政府征地的搬迁补偿不够,补偿价格低于当地市场挂牌价格;另外,就是亚桥村的村干部班子有内部矛盾,利用这个事件制造矛盾。”济源市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在积极做工作,目前土地手续已经办完,并成立了搬迁指挥部,指挥长由一位济源市委常委兼任。”该负责人说。

  至于搬迁费用方面,本报记者获悉,总费用约为3亿元人民币,主要由济源市政府负责,企业也要承担相关责任。

  本报记者了解到,济源一年财政收入为40亿元左右,其中,豫光金铅大股东豫光集团对当地财政收入贡献为2亿元左右。

  “济源市政府拟对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村民进行搬迁,具体搬迁方案尚未确定,在相关方案出台后,公司将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如方案具体实施,公司存在可能承担部分搬迁费用的风险。”豫光金铅在2010年12月9日发布的配股说明书中给予风险提示。

  在搬迁问题尚未解决之前,济源市政府提供了租房补助。“每个6岁以下的小孩每个月给700多块钱租房补助,像我们村,每个季度都可以从市政府那里拿到几十万。”李红军说。

  另外,6到14岁已入学的儿童,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在防护区以外寄宿学校就读,并免费提供营养干预食品。

  然而,租房、提供营养品只是权宜之计,整体搬迁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现在市政府压力也挺大的,肯定是越早完成搬迁,花的钱越少。”李红军说。

  先污染后治理之痛

  作为国内的炼铅龙头企业、几十年的辉煌后,豫光金铅不得不面临历史之重。

  在济源荆梁南街1号,豫光金铅办公大楼旁,本报记者看到一座陈旧的砖头平房,“这是我们最老的厂,上世纪50年代建的。”王拥军说。

  这座平房是豫光金铅大股东豫光集团前身济源综合冶炼厂的发源地,始建于1957年。当年该厂30余

  名干部工人深入王屋、太行二山,发现了铅、铜等矿源,当年冶炼粗铅76吨,这是豫光金铅炼铅业务,也是济源铅冶炼业的最初起步。

  事实上,河南的铅矿资源并不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当地企业的炼铅工艺先进,使河南成为炼铅大省。目前,世界上的炼铅量,中国排第一;中国的炼铅量,河南排第一;河南的炼铅量,济源排第一。而几十年来,豫光金铅这家全国最大的电解铅生产企业,起着龙头作用。

  早在1987年,豫光金铅就提出“工业出城,项目上山”,把厂房搬到郊区。当初,把炼铅厂房搬出去容易,只是时至今日,柿槟村周边的土地已经没办法种植庄稼;同时,由于地价、生活成本等各种因素,搬迁周边村民也更加复杂。

  豫光金铅有关人士表示,济源市政府统一部署,在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土地上,着手实施防护林建设,并对因防护林建设所占用的土地,每年按照一定的农作物产量标准予以补偿。该公司预计每年需支付的补偿金总额为200万元左右,补偿时间为20-30年。

  “居民集中区、疗养地、医院和食品、药品等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不得新建铅锌冶炼项目,也不得扩建除环保改造外的铅锌冶炼项目。”国家发改委2007年3月发布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1000米范围要求指的是新建、扩建项目。“我们的老项目离居民区不足1000米,不过老项目不受准入条件限制。”王拥军说。

  然而,据《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6日的报道,济源当时将豫光金铅、万洋、金利3家大型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10个村列为防护区,对区内14岁以下少年儿童进行免费血铅检测。检测结果是,这10个村的3108名14岁以下儿童中,血铅值超标的有1008人,占32.4%。

  当时在济源,也有191名1000米安全范围以外的儿童接受了检测,仅有12人血铅值超标。由此可见,大量儿童血铅超标,与未严格划定安全防护距离有直接联系。

  “公司所在地的涉铅环境较为复杂,济源市当地有50多年的铅冶炼史,现有炼铅企业35家,年产能高达70余万吨,且公司周边村庄处于山西煤炭外运的公路干道旁,车流量大,汽车尾气也会对儿童体内铅含量超标带来一定的影响。”豫光金铅配股说明书解释。

  “市政府拟对铅企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村民实行搬迁,一方面为了居民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王拥军说。

  豫光金铅也有新项目,2008年7月1日,豫光金铅投资4.2亿元上马了8万吨/年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

  本报记者在河南省发改委的网站上,查找到项目编号为“豫济市域工[2007]00304”的备案情况公示页面,该项目于2007年12月29日获得河南省发改委审核同意,并显示项目建设地点为豫光金铅厂区西边。不过,备案情况公示页面并没有指出该项目地点是否在居民区1000米范围之外。

  “8万吨/年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项目,地点距离居民区超过1000米,我们的厂区很大。”对此,王拥军对本报记者解释称。

  环保自查报告5月递交省环保厅

  虽然济源2009年发生了“血铅超标”事件,但是豫光金铅并没有受到环保部门的相关惩罚。

  中国各地今年频频发生的血铅超标事件,大多数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环境保护部今年5月发布环办[2011]64号文件,启动对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工作,共涉及80家上市公司,豫光金铅位列其中。

  “我们环保自查的情况报告,在5月份就提交给河南省环保厅了。”豫光集团生产安全环保处处长卢笛称。

  “环保部门对豫光金铅非常关注,目前,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的人员,正在河南省涉重金属上市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河南省环保厅没有参与现场督查。”河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8月22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根据环办[2011]64号文件,今年5月至6月为上市公司自查自纠阶段,7月至9月为现场检查阶段,10月15日前为汇总报告阶段,11月至12月为结果发布阶段。

  “在核查正式公布前,公司不能公布,这也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王拥军对本报记者回应。

  “豫光金铅的自查报告没有问题,相关数据没有不达标的。基本没有需要整改的内容。”济源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亚洲对本报记者表示。

  “地方环保部门采取的是常态化的管理,保证在线监控正常运行,保证企业达标排放,只要是重金属排放的重点企业,每两个月就要监测一次。最近这两年,对于豫光金铅基本没发现有超标的情况。”王亚洲表示,企业近年来都实现了达标排放,污染是以前使用烧结机炼铅造成的,是历史原因。

  据本报记者了解,2009年“血铅超标”事件后,济源关停了该市的全部炼铅烧结机,并缩减炼铅产能,该市年炼铅量已经从以前的80万吨缩减到2010年的50万吨。

  另外,王亚洲告诉本报记者,2010年济源市申报的7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共获得1.47亿元中央环保专项资金支持,该资金总额为15亿元。“其中2个项目5600万元给了豫光金铅。”王亚洲说。

  “由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特殊性,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废气等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要求会更加严格,铅冶炼清洁化将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可能会导致公司环保费用上升,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豫光金铅在配股说明书中表示。

  “‘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豫光金铅没有受到环保部门的惩罚措施,我们的所有手续都是按国家规定的。”卢笛表示。

  有意思的是,2009年“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河南当时对铅冶炼厂开展了环保专项整治,受该消息影响,LME铅价大幅飙升,豫光金铅的股价在当年8月底随之逆势涨停,与大盘深幅下跌形成鲜明对比。

  押宝再生铅

  除了村民搬迁问题悬而未决,豫光金铅的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根据该公司2011年半年报,虽然净利润同比增长242.63%,但根据华鑫证券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员邱祖学的研究报告,豫光金铅主营业务电解铅业务毛利率只有-4.11%,拖累该公司盈利水平。

  “近年来,资源产品价格迅速上涨,这无疑对本身并不占据资源优势的豫光金铅的经营业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豫光金铅把宝“押”在再生铅业务上,该公司在建二期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似乎就是为了解决原材料铅精矿完全外购的问题。

  事实上,豫光金铅等不占据资源优势的炼铅企业,一直面临着主营业务毛利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豫光金铅2010年报,该公司电解铅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38%,今年则更低,“今年上半年公司电解铅业务毛利率-4.11%,拖累公司盈利水平,副产品中白银、黄金、硫酸毛利占公司毛利的52%、9%、18%,成为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邱祖学指出。

  “铅冶炼行业对铅精矿中的锌、硫等不计价,没有原料成本,所以硫酸、氧化锌等副产品的毛利率比较高。”豫光金铅证券事务代表李慧玲对本报记者解释。

  “我们认为,由于公司缺乏上游的铅矿资源,铅精矿完全依赖外购,在电解铅价格大幅上涨时,公司原材料成本上升,使得公司电解铅业务盈利能力下降。”邱祖学称。

  再生铅业务成为豫光金铅未来发展的突破点,“生产再生铅无论能耗、水耗还是废物排放上,都远低于原生铅。并且生产再生铅只需从铅废料中直接回收,因而生产成本较低,据测算,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豫光金铅方面称。

  豫光金铅在建二期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该项目设计处理废旧蓄电池35万吨,分两套处理系统建设,目前第一套主体工程已建成投入试运行,但第二套系统延期建设。

  “因国家对废旧蓄电池回收企业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进行了调整,公司考虑到本项目收益,可能会因受到上游废旧蓄电池供应不足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决定对第二套系统延期建设,前期工作正在准备中。全部工程计划于2012年12月底前完成。报告期内,废旧蓄电池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公司废旧蓄电池采购困难,该项目未达到预计收益。”豫光金铅2011年半年报指出。

  废旧蓄电池采购回收渠道的匮乏是当前整个再生铅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近期国家对铅酸蓄电池进行了整顿和工信部发布《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使得废旧蓄电池采购价格持续上涨,而豫光金铅自身的回收渠道尚未建立,导致该公司废旧蓄电池项目盈利能力未达预期。”邱祖学称。

  不过,分析师方面认为豫光金铅的再生铅业务值得期待,“随着豫光金铅废旧蓄电池自身渠道的建立,公司再生铅业务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看好公司该业务未来的发展能力。”邱祖学指出。

  “由于豫光金铅铅精矿全部外购,为了提高原料的自给率,降低成本,公司大力发展再生资源项目,是未来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之举,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也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公司铅业务长期处于微利或者亏损边缘,通过公司经营方式的转变,走再生铅循环经济道路前景可期。”苑志斌表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