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甘霖
上周末,广州公开披露楼市调控细则。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土地出让方式创新。
为了抑制日益飙涨的地价,给高楼价釜底抽薪,今后广州的土地出让方式并不是单纯的“价高者得”,而是首次提出采取“限房价、限套型,竞地价、竞配建”的“双限双竞”土地出让方式。
这项改革将地块配建保障房作为土地出让的参评指标,今后开发商拿地,谁提出的商品住房用地配建保障房比例越高、越好,谁就更有可能竞得地块。
细则还提出,根据广州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广州将使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将于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广州今年新建住房年度价格控制目标。
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对此评论,地方政府主动调控楼价目前陷于两难境地,因为缺乏量化指标和楼市发展评判依据,广州新建住房年度价格控制目标在一个什么样的幅度内才是合理的,实在不好拿捏。如果定为上涨幅度多少,可能影响到购房者的心理预期,为高房价火上浇油,但市场经济楼价走势很难由政府说了算,如果定为下跌幅度多少,届时落空难免备受诟病。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广州此轮楼市调控细则相当温和,对开发商不会起到太大的震慑作用,广州楼价不可能因此应声下跌。政策的累积效应大约在半年后可能见到一些效果,主要将直接影响成交量,最终对价格造成下调压力。三四月份是传统的销售淡季,“屋漏偏逢连夜雨”,广州楼市成交量的持续下跌将是意料之中的事。
历史经验证明,成交量的下跌期持续半年以上,楼价会呈现郊区先松动,继而带动全市整体下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事实上,“广州细则”还未正式出台前,广州郊区的从化、增城两市楼盘闻风而动,先声夺人,发展商竞相推出优惠措施吸引投资者,例如郊区的金沙洲楼盘提前推出新组团,当天成交立减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