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物价涨 食品为何贡献最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 16:59  兰州晚报

  据新华社电 10月份物价上涨创下25个月来新高,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涨幅“贡献”了74%。一时间,农产品价格上涨再次引起各方热议。

  针对本轮农产品涨价,出现了“供需失衡说”、“中间加价说”、“热钱炒作论”等众多解释。为弄清真相,记者深入河南、山东、广西等农产品主要产地调研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产品生产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

  有关人士提醒,农产品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后,食品价格容易受到借势炒作等因素影响,这为物价调控提出了新课题,值得密切关注。

  劳动力:

  农资“刚性涨价” 助推粮价“攀升”

  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而且由于“能源短缺”长期存在,决定了农资成本难以下降。

  在山东省济阳县,农民郑庆河详细给记者算了一笔投入账,一亩小麦生产资料投入达450元左右:农机收种花费近100元;一季小麦浇3遍水约60元;化肥约220元;农药约60元;种子约10元。按小麦亩产400公斤和目前粮价计算,农资成本抵消了毛收入的56%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等专家表示,从长期看,农资价格上涨等生产成本上升,才是农产品涨价的趋势性原因。

  生产资料:

  城市务工“涨薪”“拉升”务农成本

  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用工荒”现象也在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域出现,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迅速上升。

  在山东省临沭县石门镇金岭村,66岁的农民李景美说,一亩小麦从播种、管理、收获、入仓到销售,要动用劳动力20个左右。原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少,都是自己耕种,“自己给自己打工”,劳动力成本被忽略了。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大幅提高,拉动务农用工成本迅速上升。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减少,今年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如新疆的采摘棉花报酬现在是按公斤算,采摘一公斤皮棉需要3元钱。  

  土地价格: 

  城镇地价“高涨” 传导农地“看涨”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城市地价快速上涨,拉动了城郊地价,并进一步传导至农业地价。此外,一些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大规模租地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价,从而抬高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升农产品价格。

  “现在农田租赁价格这么高,过去不敢想。”在河南虞城县,农民王家福今秋出租了6亩责任田,每亩每年1000元,一租5年,对方租种用来种植药材。他说,近年来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当地租种土地大规模种植芍药、西瓜、西红柿等高效作物的人越来越多,抬高了地租。

  甘蔗种植大户苏端荣也感受到地价上升带来的压力。两年前,他租一亩旱地种甘蔗仅花200元,坡地仅花30元,今年租地价格涨了一倍。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