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监会回应是否停放三套房贷 广州未完全停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 15:3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新华社记者问:是否建议京沪深杭商业银行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

  由各银行自主确定

  疑问二:银行新一轮压力测试,房价最低下跌60%?

  回应二:房贷压力测试情景假设不代表房贷政策可能变动

  最新消息

  据新华社电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5日就第三套房贷及房地产压力测试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银监会将进一步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坚决遏制投机投资性住房贷款需求,及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的情景假设不代表房地产信贷政策可能出现变动。

  针对“银监会是否建议京、沪、深、杭地区商业银行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的提问,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印发后,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作了具体部署,近期多次重申执行国务院相关要求不松懈,不动摇。对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

  他表示,银监会将进一步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坚决遏制投机投资性住房贷款需求,有效满足自住住房贷款需求,及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监管要求得到严格执行。

  有媒体报道:银监会已要求商业银行进行新一轮压力测试,将房价最低下跌60%的最恶劣情况纳入考虑。对此,这位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掌握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质量的影响,银监会今年5月要求商业银行开展了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分析不同压力情景下(全国房地产价格平均下跌10%、20%、30%)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质量受到的冲击。

  他表示,压力测试是商业银行经常使用的前瞻性风险管理手段之一,是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压力测试及其情景假设要根据每个商业银行各自资产组合、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等进行设计。各种情景假设不代表银监会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也不代表房地产信贷政策可能出现变动。

  广州三套房贷未完全停贷

  建行工行广发等行仍可贷,但首付利率大幅提高,审批严格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薇,实习生张宇佳、郑秋元报道:昨日,有消息称中国银监会近日建议各家商业银行暂停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第三套房贷。同时,商业银行根据“国十条”规定,可自主决定是否暂停其他地区的第三套房贷。记者昨日咨询省内多家银行,均称还没有接到总行通知,所以三套房贷仍可继续审批和发放。但也有银行在此之前就自行停止了这一贷款。

  消息称,银监会还要求各行上收第三套房审批权到总行。各分行要定期提供第三套房贷的统计报告,并要求对第三套房贷严格执行政策,不能打擦边球。对于未叫停的地区,第三套房的首付要提高至六成、利率上浮50%。

  此外,有人士透露,银监会可能已在上个月要求贷款银行进行新一轮“压力测试”,测试所预设的条件会更加严格,要求银行在这一轮“压力测试”中将最坏的可能考虑在内,即在那些房价过度上涨的地区“房价可能下跌约一半”的情况下。而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针对房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的大范围压力测试在今年4月份已进行过一次,当时的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银行宣称能承受房价下跌三至四成。

  记者昨日向省内多家银行房贷部门咨询获悉,尚未听说广州有“停贷三套房”的禁令,审批权限也大多仍在分行层面没有上收,但支行级网点基本上已无审批权,只有受理权。而“首付六成、上浮50%”的硬性规定也暂未听说,有股份制银行房贷部门老总认为,如果这一硬性规定真的实行,将是一项非常严厉的政策。“基本上等于把三套房贷的渠道堵死了,这么高的成本客户都已经自动选择放弃,我们做和不做差不多。”

  不少省内银行都表示,国家“4·17”房产新政后,针对三套房贷的政策一直都收得比较紧,受信贷额度控制和贷款投放比例等的影响,连带首套房和二套房都跟着收紧。从贷款数量上来看,上半年房贷业务量和比重普遍有所下降,增速减缓,不少银行已开始将业务重点转去做抵押类和经营性贷款上。

  记者昨日走访市内一些银行网点发现,三套房贷仍能申请贷款,但客户经理大都表示“要申请就尽快,政策随时可能发生调整”。能申请三套房贷的银行首付比例基本都在五成以上,利率也至少要上浮10%。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