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压力加大加息争论升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 07:09  新京报

  分析人士预计CPI将继续上升,6、7月达到年内高点;有专家认为,央行将会谨慎动用加息工具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2.8%,创出18个月的新高,距离3%的物价调控目标和国际警戒线只有一步之遥,令市场对加息的讨论不断升温。

  CPI二季度末或至全年高点

  目前来看,通胀压力加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去年新增的9.6万亿元银行信贷投放,以及连续多月超过30%增速的货币供应虽然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也给未来物价上涨带来压力,强化着公众的通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就显示,“物价预期指数”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持续上升。

  “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期CPI、PPI将继续回升。在天气、运输、劳动力成本以及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下,蔬菜、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普涨的冲击,加上渐达峰值的正翘尾效应可能推动CPI继续上升,并于6、7月达到年内高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说。

  在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市场对加息预期逐渐强烈,CPI公布当日股市高开低走,沪指收跌近2%,而近期股市更是连续收阴创出新低,显示出市场对可能加息的担忧和恐慌。

  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目前来看,CPI在向3%的国际警戒线接近的同时,也已连续3个月站在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上,这意味着居民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已经为负。在这一背景下,有机构分析师指出,二季度加息已是大概率事件。

  专家称加息不是央行首选

  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尽管4月物价上涨超预期,通胀压力加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加息压力加大,是否加息取决于宏观经济增速,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

  “我们注意到4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出现大幅上扬,这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快速增加,如果上调贷款利率,将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好转会造成打击。考虑到国际资金流动等因素,加息并不是当前央行货币工具的首选。”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有专家认为,目前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不能排除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风险,而考虑到投资减速等原因,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逐季下滑,央行将会谨慎动用加息工具。

  “近期央行加息的必要性有所降低,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仍会以公开市场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信贷窗口指导为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说。

  今年以来,央行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春节后连续12周实现资金净回笼,不断回收市场流动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