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常州市公共租赁房建设开全国先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09:28  财经国家周刊

  常州市的公共租赁房建设开全国之先河,其困惑也率先而至,核心依然是资金问题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魏洪磊

  在有法可依后的7个多月时间内,常州市在公租房之路上再跃一步。2010年3月底到4月初,常州市的155家公共租赁房住户陆续迎来乔迁之喜。

  2009年8月,《常州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正式颁布,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性公共租赁房法规。分析人士认为,此后北京、厦门、重庆等地相继进行公共租赁房规划,也得益于常州的先行试水。

  3月26日,常州市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党委书记戴晓荣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新的五年规划(2011年~2015年)将在今年年底出台,目前还在采集数据阶段。”他表示,新规划中,常州将在保障对象和资金来源上有所变化。

  地方政府“舍得”

  按照常州市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吴海泳的说法,常州的定位是“中等发达地区的地级市”。既不同于上海,又不同于西部城市,因而“就全国而言,常州模式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在这一轮探索中,常州表现出的是政策把握的前瞻性和地方政府的“舍得”。

  常州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探索源于其2007年公布的“五年住房保障规划”,这在江苏尚属首次,之后被省建设厅在全省推广。“这个规划对我们的住房保障目标有了明确。”吴海泳说。

  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居者有其屋”,但一直以来,一些部门和地方的管理者对保障房的认识仍停留在廉租房和经适房,且相关领域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健全。

  在常州这份2007~2011年的规划中,“公租房”概念被首次提及。据吴海泳回忆,当时常州也借鉴了国外的一些课题和经验,比如新加坡。当时的认识是,要保障买不起经适房、又不符合廉租房条件的“夹心层”。“规划出台的同时,我们也同时开始起草公租房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让这个保障规划可以更好落实。”

  “当年我们也遇到了很大阻力,比如对财政收入、房地产市场受到冲击的担忧等,但最后大家的意见开始统一。”吴海泳说。

  戴晓荣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关键是地方政府是否舍得。”

  能够一次性拿出3000亩土地,在土地财政依赖症泛滥的当下,常州市政府的“慷慨”格外显眼。

  易居上海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对此表示,“对于上海这样土地稀缺的城市,这种方式可能不适用。”他认为更好的解决之道是,鼓励有地的企业和单位自建租赁房,满足自己园区的租赁需求。“在建商品房时配建租赁房,让企业自己去运营,在运营过程中,政府给予优惠政策,这可能是未来一个主流的思路。”

  对于退出机制,常州市政府也已有所探索,比如建立严格的年审制度,不再符合条件的租户,可以申请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过渡租住期。过渡期内,按原租金价格的1.5倍收取租金。

  得益于资本平台

  2009年上半年,为打破资金瓶颈,常州组建公共住房建设投资发展公司(以下称房投公司)。“它是一个投融资平台,主要职能是筹集资金用于住房保障的各种支出,另外负责建设一部分房源。”吴海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房投公司成立的初衷并非针对公共租赁房。吴海泳透露,“本来是要解决经济适用房的货币化补贴问题。”

  在各地纷纷陷入经济适用房存废之争时,常州在2009年初决定停建经济适用房,代之以货币补贴,补贴标准定为每户8万元。“经适房供应政策不能一成不变,它应该和本地的市场结合起来。”吴海泳说。

  与多数二、三线城市一样,当时常州房地产市场同样遭遇冰点。经过多次论证,常州最终由“补砖头”转为“补人头”。

  “选择货币化,老百姓得到实惠,行业得到了发展,对政府来说也扩大了内需。”在吴海泳看来,货币化补贴的转变可谓一举多得。

  而资金随之成为最大的难题。即使按1万户来补贴,也需要8亿元资金投入。“但财政补贴有限,所以成立房投公司作为住房保障的投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土地运作和市场融资,快速解决货币化补贴的资金难题。”吴海泳说。

  2009年,公共租赁房呼声渐高,常州市也看到了这一保障手段的可行性,于是先行改变保障思路。房投公司的职能随之改变,过渡成为整个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来源。公共租赁房所需资金也尽出于此。

  吴海泳介绍,常州市房投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目前融资总额达30亿元,分别来自银行贷款、土地出让收入和城市住房保障专户资金。

  “完成现阶段的保障房建设,资金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吴海泳说。在最近的一次安居工程电话会议上,常州市政府相关人士透露,2009年常州市新开工建设公租房4000套,投入资金为16亿元。

  与资金问题同样重要的是土地,这直接决定着房源的多少。

  戴晓荣介绍,2009年,常州市政府向房投公司注入3000亩土地,目前已经落实了2500亩。“都是毛地,房投公司负责做一级开发,之后放到招拍挂市场上去,收益归房投公司。”

  “房管和国土不是一个系统,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很多部门的配合。”戴晓荣说。

  利用市政府所划拨的土地,常州市在2009年有4个公共租赁房项目同时开工,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可提供4000套公共租赁房。

  吴海泳透露,另外两种资金来源方式是配建和市场收购。

  按照常州市今年的规定,新开工的商品房,须配建3%的保障房,无偿交给政府。开发商也可以选择缴纳易地建设费来变通,这项资金将被房投公司用于自建保障房。“2009年拿到的土地将相继入市,房管局将在发预售许可证时,落实这项政策。”

  第三种方式是政府到市场上收购70平方米~80平方米的小户型。“2009年上半年,开发商非常欢迎,但现在不愿意了,这部分占房源的10%左右,我们还是以自建为主。”吴海泳说。

  在已开始入住的第一批公共租赁房中,有80套房源位于新北区的九州花园小区,这些房源便来自市场收购。《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曾实地探访,该小区设施完善,绿化喜人。

  房投公司的成立,让资金与土地都有了明确的来源,但它只是以公司模式来行使政府职能,尽管高效,但尚无法律依据。此时,公共租赁房的管理机制问题便浮出水面。

  2009年8月,《常州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在这份共八章43条的办法中,涵盖了房源筹集、资金筹集、申请和审核、配租、后续管理和法律责任六大项内容。

  困惑所在

  据吴海泳介绍,常州市房投公司在2009年的30亿元融资中,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

  “我们成立的时机比较好,当时中央在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们贷款带来很好的机会,现在虽然还在执行,但已经有所收紧了。”吴海泳说。

  按照常州市房管局的计划,将有四条还贷渠道。但在行业走势未定的2010年,房投公司还款能力将遭遇挑战。

  其一是财政拨款。吴海泳透露,目前中央政府设立了廉租住房资金专户,其来源是土地出让金的10%、公积金、财政预算安排和社会捐赠。但按正常政府财政预算,这部分资金并不多。“在常州房地产市场去年还不错的情况下,我们一年财政廉租住房专户也只有1.5亿元。”吴海泳说。

  其二为土地收益。3000亩生地经开发整理后,入市交易,一部分差价用于还贷。戴晓荣透露,土地开发完成入市后的收入,不仅是房投公司还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更将成为下一个五年计划中保障房建设的最主要资金来源。

  戴晓荣直言,政府财政资金不足,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如果按照2009年下半年的市场状况,资金没有问题。”

  他透露,常州市在2009年的房地产交易量为1082万平方米,在江苏省排名第三,仅次于热点城市南京和苏州。

  但接下来的土地市场,是否能维持2009年的热度?这仍是未知数。

  按照常州市的规定,经济适用房可以入市,但要归还8万元的货币补贴,这被视为还款的第三个资金来源。

  第四个来源则是开发商缴纳的易地建设费。“这个政策是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数字无法测算。我们预测一年有1亿到2亿元的收入。”吴海泳说。

  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常州市已开始考虑改变房投公司的资金来源架构。除了土地收入,吴海泳也曾思考过如何引入市场机制。

  “比如BOT模式解决资金的多渠道。但投资就要有回报,现在我们市场的租售比,达不到他们的需要,对社会资金没有吸引力。”吴海泳说。

  按6000元单价计算,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为60万。目前常州的租金水平大约在10元/平方米/月,一年租金收入大概为1.8万元,租金回报率约为3%,甚至低于长期银行利率。而常州的公共租赁房的租金是3.5元/平方米/月。租金回报率仅为1%,“谁会来投资呢?”

  同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保障要落实到何种程度,保障面如何界定?

  吴海泳曾赴北京参加《住房保障法》的讨论,尽管草案尚未出台,但他透露,在北大法学院和深圳市分别设计的两个版本中,“都在探讨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保障制度,资金制度的安排、保障对象的确立,都应该成为《住房保障法》的最重要内容。”

  吴海泳说,租赁型的保障住房已经成为住房保障的主体。“原来主打经适房,但现在廉租房和公租房是未来更侧重的。”

  “如果就业和收入稳定、房价市场稳定,还是租房合适。但现在大家的心理预期不稳定,比如1500元/月的租金价格,能不能让我租60年?”吴海泳对此也很是困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