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三运、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卫国介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产业承接离不开载体和平台,我们注意到,在示范区规划中提到,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对此您怎么理解?第二个问题,在这个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之后,在政策倾斜上有什么不同?
[王三运]: 这个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集中加工区,应当说它是一个规划当中很突出的亮点,目的就是打造一个集约的平台,包括项目的、产业的、功能的、要素的等多个方面的集中、集约和集成。所以我们想精心地把集中加工区建设好,建设好的前提首先是规划好。但是在整个运作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有三个考虑,或者说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集中区的条件要优中选优。第二,集中区的位置要合理布局。第三,集中区的效应要着眼于示范。
所有条件,关键是重视它的区位交通,再一个是产业基础、要素成本,三是环境容量。这是需要特别重视的几个条件。从位置来讲,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在规划当中有一个定位,就是“一轴双核两翼”的空间布局。我们的集中区要能够照应到“一轴双核两翼”。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个集中加工区建立起来以后,要能够辐射和带动“一轴”上的六个市,“双核”上的两个圈,以及“两翼”上的多个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示范区的效应要能够有示范作用,我们考虑在集中区建设起来以后,它要能够很好地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产业转移要与转型升级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能够得到优化,有示范作用。二是要与节约用地相结合,尽量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三是要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四是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五是要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集中区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很大范围,最终很多地方都能够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打造这个集中加工区,关键是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探索一种灵活多样的合作共建新模式。合作共建的新模式,比如说可以引入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很有成熟经验的“飞地经济”概念,在我这个区域内可以进行独立开发、联合开发或者委托性开发。比如说一些沿海地区感到自己的一些产业难以割舍,不愿意成建制转过来,还想继续经营,但是受到环境容量的限制,可以委托这个示范区来开发,也可以直接由他们来开发,然后我们配合和服务。外来投资者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可以提供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这是我们建设集中加工区的一个新的重要想法。
所以总的来讲,这个集中加工区的机制是很灵活的,合作方式也是多元的,我们非常真诚地欢迎各个方面能够到我们的示范区,到我们的集中加工区大展宏图。
国家层面政策有什么不同,刚才范司长已经讲得很清楚。范司长讲到,既然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国家肯定要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我们感觉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是一方面,从安徽来讲,我们将会从我们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地提供一些方便和优惠条件,优惠政策的问题,我们也正在进行深入论证当中。概括地说,中央给的优惠政策,我们把它用足用好;外地的成功新鲜经验,我们会充分运用。从安徽来讲,我们也会从实际出发,在相关的政策上,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