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2.45万亿元金融国资重组:一个孤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8日 10:21  中国会计报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上海这样的思路和条件

  贾丽娟

  上海市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一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根据《意见》,上海金融类国资国企将加快战略性重组的步伐,外资和民资都可以加入金融国企重组的过程,与此同时,完善金融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所在。有消息称,在金融国资股权的统筹管理上,上海亦有意结合金融服务办公室(下称“金融办”)的职能转换,推出新举措。

  这意味着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新一轮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据推断,相关细节可能在9月出台。但专家称,上海金融国资重组的经验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

  重组已上路

  截至2008年年底,上海的金融机构总数有899家,其中,上海市属金融国资的总量约为700亿元,所属金融企业总资产超2.45万亿元。《意见》的出台,将对上海市属金融企业有直接影响。

  据悉,上海市属浦发银行、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已据此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重组、壮大的战略部署。

  对于上海金融国资重组的重要性,业内看法十分一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吕随启对《中国会计报》记者表示,上海是我国目前金融业发展最快且经济实力强、资源多的地方,国家一直希望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但目前上海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金融业没有经过有效整合,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全球金融的混业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全能性金融机构必将是主流,在这一点上,上海的综合优势不强。只有经过重组,才能让上海的金融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曾以银行业为例进行分析,上海银行业虽然资产规模庞大,但其盈利的60%-70%来源于息差,鲜有企业能够主动通过金融创新、提高核心服务力来拓展市场、赚取利润。因此,当政府放开利率以及上海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后,上海的金融企业将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处于不利的地位。而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要靠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来整合金融体系。

  这一次,“金融办”就承担起了这一重任。

  “金融办”扩权

  此次重组,上海市国资委将金融国资的统筹管理之责委托给金融办。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芳介绍说,目前上海的金融国资和非金融国资都是由上海市国资委来管理的,这与中央和其他地方的管理方式略有不同。在中央层面,金融国资一般是财政部管资产,“一行三会”、中央组织部等各司其职,进行协同管理;非金融国资则归国资委管。而上海金融办建立的初衷,是为金融机构服务,进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内地金融机构来沪“定居”等,并没有管理上海金融国资的职能。

  此次上海金融国资资产的管理由上海市国资委授权上海市金融办来管理,这就意味着上海市金融办的实际权力将会得到扩张。这从浦东新区原隶属于发改委的金融办日前悄然升格为金融局的变化中也能看出端倪。

  但与浦东新区金融办不同,上海市金融办虽然机构设置改革方案等均已确定,但并不急于改名。业内人士分析,原因之一可能是上海市金融办目前已是正局级单位,即便改名也不存在级别提升的问题。

  “国资委是管理整个国有资产的部门,而金融办是行业内的管理部门,委托金融办这样对金融业更熟悉的组织来协调,比国资委来牵头可能更好一些。”吕随启说。

  不过,在李华芳看来,在金融办扩权的同时,一些问题亟待厘清。“上海市国资委与金融办之间委托管理,权、责、利是什么关系?金融办与出资人企业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由国资委管理与由金融办管理到底有什么区别?是否可以‘国有民办’,通过设立金融国资控股公司的方式,国资参与完善董事会,具体经营交给职业经理人?《意见》并没有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关的说明。如果扩权后的金融办成为一个地方性的金融国资委,并集行政监管与投资人身份于一体,就仍然难以摆脱双重身份带来的角色冲突。”李华芳表示。

  难以复制的经验

  尽管金融国资国企重组的新举措不断推出,且受到多方瞩目,但在业内专家们看来,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经验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

  首先,建立金融中心的理由,不是其他城市能够获得的。“上海在解放前就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金融中心,其现在的地位也正在不断强化。这是其他地区不可能复制的。”吕随启说。

  另外,在多年的“多龙治水”状况下,上海市想要将其快速过渡到集中管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海地方金融企业的国有股权较为分散,有的企业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持股数量多达几十家,使得政府对金融国资股权控制力较弱。目前上海市属金融企业有上海国际集团等16家,除上海国际集团为地方国有独资外,其余15家均为股份制,股权结构多样化。

  而上海市正在尝试将上海国际集团这一龙头企业打造成金融投资集团,一方面给予各类政策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希望金融企业自由发挥,而不再是一味“拉郎配”。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上海这样的思路和条件。上海的经验或许只是一个孤例而已。

  “上海只是率先做了这样一个事情,这一方面对自身改革有利,另一方面还可以争取更多的金融资源。在国家的宏观层面,这是在建设中国的金融中心,而对本地经济来说,这至少能让上海的金融企业做强做大,以在将来的金融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也是其他地区所望尘莫及的。”吕随启表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