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芳艳
几经修改,上海地方金融国资改革方案终于落定。上海近日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改革直指目前上海金融国资分散、缺乏具全国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的现状,首先提出上海金融国资布局必须优化。
根据《若干意见》内容,在优化金融国资布局的方向主要是两条,一是要通过开放性重组,吸引一批处于行业前列的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入驻本市。另一方面则是培育若干家主业突出、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市属骨干金融企业,逐步壮大金融机构体系。
《若干意见》亦进一步明确市属金融企业的发展方向。其中提到,“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其他市属金融企业,区别不同情况,通过产业整合、开放性重组等方式,增强其发展能力。”这将对上海的金融机构未来发展定位产生重大影响。
参股和控股众多上海金融企业的上海国际集团,是上海金融资产的“聚集地”,而对于它的定位目前也已明确。上海国际集团董事长吉晓辉近期表示,上海国际集团将是战略性控股的金融投资集团。
同时,开发性重组也将为其他机构迎来机会。一个例子是,交行作为央企,但最近两年以来与上海市政府的关系得到显著提升,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两个综合经营平台之一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有分析人士指出,该行是最可能率先在收购券商牌照方面取得突破的银行。
为了提高市属金融企业竞争力,《若干意见》提出了“五昧真火”,包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监事的管理等。
其中最重要的提出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除企业正职领导外,其他经营层高管人员原则上实行市场化配置。条件成熟的企业,经营层正职也逐步实行市场化配置。市场化配置的高管人员,由董事会以公开竞聘为主的方式选聘,并实行契约化管理。”
配合用人制度改革,还将建立收入分配管理新机制。“对市场配置的企业领导人员,由董事会按照市场标准确定其薪酬;对组织配置的企业领导人员,其薪酬按上级组织的统一规定执行。”而在之前,上海市金融党工委每年都对主要金融机构的董事长、行长等干部实行一个薪酬潜规则:通常会给定一个数字比如200万元,作为最高限定。
一位银行监管人士评价说,用人市场化,还要理顺企业内部市场化的考核机制、用人机制。如果这些机制没有改变,可能还是换汤不换药。
同时,《若干意见》对上海市金融办的职能进一步扩大。《若干意见》提出由市国资委委托市金融办对国家出资的市属金融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