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沪浙GDP落后全国 怎么看东部经济增长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 06:3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半年,上海、浙江生产总值增幅落后于7.1%的全国平均水平

  突然来袭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火车头”们“考试成绩欠佳”。

  以上海、浙江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经济外向性高,受影响较大。且一些城市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发展瓶颈显现。

  然而,尽管增长速度变慢了,但是东部地区的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步伐却在加速。

  前不久,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不少地方上半年GDP增幅普遍好于预期,共有13个省(区、市)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一向被视为“尖子生”的上海,仅有5.6%的增长,首次落后于7.1%的全国平均水平。另一“尖子生”浙江,一季度仅增长3.4%,二季度的好转使上半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3%,但仍较上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

  上海和浙江作为我国东部经济的重要代表,GDP增幅放缓引来众人关注。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火车头”。如何解读这份有些出人意料的“期中考试成绩单”?

  增速变缓显出后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特征

  突然来袭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火车头”们这次“考试成绩欠佳”的最主要原因。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东部地区普遍较之于中西部地区放慢了脚步。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而东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6.7%,浙江省这一数字仅为13.4%。

  在消费方面,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2亿元,同比增长15.0%。上半年,上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3.8%,浙江省则为13.7%,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屋漏偏逢连夜雨。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影响GDP总成绩落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外贸出口的缩水严重。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205.25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下降23.3%。浙江省上半年进出口总额830.3亿美元,同比下降18.9%,其中出口下降19.6%。

  “上海当前的发展速度彰显出后工业时代GDP增长模式的特征。”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汤蕴懿博士认为。浙江省的专家也持类似观点:浙江省目前处在人均GDP向8000美元乃至10000美元迈进的阶段,按照国际经验,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当放缓。

  所谓后工业经济时代,典型特征就是第三产业比重大大超过二产比重,经济运行方式和内容更多地体现出信息化和服务化,其经济对国际市场冷暖非常敏感。而中西部地区普遍处于工业化的早期或者是中期。这样的经济发展落差,在面对世界经济“寒潮”来袭时,就使东部地区患上“重感冒”而中西部地区只是开始稍有不适“打喷嚏”。

  “浙江经济增速的放缓,这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与浙江经济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多重因素叠加的反映。”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王杰进一步指出。因为从投资拉动效应看,浙江与其他省份也有不同特点。浙江中小企业、轻纺等加工型产业比重较大,受惠于在基础设施方面扩大投资政策的程度相对较小,这些方面投资拉动作用,要比一些中西部省份小很多。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子不断加快

  速度看上去是慢下来了,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相反,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场转型升级的“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该意见对于发挥上海的比较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建立长三角联动机制,寻求错位发展也是上海市政府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今后上海经济发展将从投资拉动型转为创新推动型,将优先选择高新产业,着力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而江苏沿海地区也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优势,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此外,今年国务院还通过了《江苏沿海发展规划》,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定位给了更多明确的引导。

  在珠三角,广州与佛山还签订了《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广州与佛山之间在城市规划和功能定位上有了更清晰的合作和分工。这一系列规划,使得在东部地区,城市的定位与城市之间的定位与分工更趋明确合理。

  除了区域经济的优化外,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也加快了步伐。

  浙江省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抓住机遇大规模发展新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如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正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传统产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也在显著提升。上半年,浙江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41.6%和65.4%;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

  “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制鞋、服装等产业从去年开始大规模向江西、四川等地转移,这也说明东部地区的‘慢’,实际上在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做贡献。”上海市社科院有专家认为。

  保增长不忘保民生

  保增长不忘保就业保民生,这也在东部地区达成了共识。

  “如果说保障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最核心追求目标的话,上海无疑是成功的。”汤蕴懿认为。GDP本身的贡献不仅是经济刺激对指标的考虑,更主要的是保障就业。而政府花在就业等民生工程方面的绩效,并不能从短期的GDP统计数据中得到充分体现。

  据介绍,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帮企业、保就业、促稳定”的工作思路,上半年,上海新增就业岗位32.26万个,6月份全市企业招退工相抵后实际增加就业岗位接近2万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岗位数量已恢复到去年10月前的水平。

  “从长远看,这种外部冲击对提升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有益的。”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认为。危机以来,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产业被逐步转移或者淘汰,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同时,企业也更加注重对国内市场的挖掘,逐步降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

  统计显示,浙江省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上半年,预计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1%,千吨以上企业和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6.9%和7.1%。与此同时,上海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今年有望达到8%,这表明上海保增长更关注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 记者 沈文敏 江 南 刘先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