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深圳落实纲要要求最重要的文件,《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一直备受关注。昨日下午,该方案终于正式发布。在深圳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连启华、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军、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介绍了《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境内外媒体提问。
许勤透露,5月上旬国务院批准该方案,方案要求深圳在四个方面“先行先试”: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
另外,深圳还要在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以及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体制机制等六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改革六突破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推进城市区划及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用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严格依法行政,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要素配置的市场机制和财税、金融、土地、投融资等制度,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深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住房、文化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机制,完善创新服务体制和人才管理体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以深港紧密合作为重点,全面创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率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围绕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带动珠三角形成良好区域格局
问:应该怎样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之间的关系?
张军(省发改委副主任):中央曾经在1979年发布50号文,给广东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30年之后,中央又给我们制定了一个新的历史性文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我们“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要求经济特区率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为我省开创新局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服务全省的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落实纲要要求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文件。
问:在深圳特区成立29年的时候,推进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连启华(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第一,有利于深圳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自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强发展后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有利于深圳进一步增强辐射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珠三角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第三,有利于深圳更好地承担国家赋予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第四,有利于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促进粤港澳地区共同繁荣稳定,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推进城市区划及管理体制改革
问: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许勤(深圳市常务副市长):方案从六方面对综合配套改革作了总体部署。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这主要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并且推进城市区划及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用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严格依法行政,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
第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要素配置的市场机制和财税、金融、土地、投融资等制度,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要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包括不断深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住房、文化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机制,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促进国家与地方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完善创新服务体制和人才管理体制,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五,以深港紧密合作为重点,全面创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主动应对开发风险,率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第六,围绕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的综合管理机制、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激励机制和适应经济增长的生态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深港合作八要点金融合作居首
问:综改方案实施中,深港合作将从哪些方面展开?
许勤:在整个方案中,关于深港合作提了8项主要内容:一是要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的比较优势。二是加强海港和空港合作,加快深港机场合作进展,进一步加强深港在高端航运服务领域的合作,打造世界级的港口群。建设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物流枢纽,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三是加强深港的商贸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商业贸易、展示推广、旅游休闲功能的世界级商贸中心。第四,加强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成为中国文化和创意产品走向世界的先锋。第五,加强深港社会、科技、教育、卫生领域的合作。第六,加快推进深港城市规划、交通、信息、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建设。这些是统一在国家总的安排下和粤港澳合作框架下来推动,实现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流动更加便捷和安全有序。加快推出深圳居民往来香港的便利措施,相关的便利措施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实施还将进一步推进。第七,加快推进前后海地区规划建设和体制创新,把它作为加强与港澳合作和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载体。第八,健全深港澳打击走私的合作机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通过深港合作,将进一步强化香港在国际上的金融、贸易、航运等功能的作用和地位,这一点方案里有充分体现。
深圳探索设立本外币债券市场
问:在扶持深圳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许勤: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专门有一部分,题目叫做“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这里面大概包括九大任务:第一,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支持在深圳设立创业板。第二,探索在深圳设立本外币债券市场。第三,大力发展期货交易。第四,支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机构,在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创新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避免风险。第五,积极探索房地产、高速公路、码头、电力等资产的证券化。第六,加快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目前也在推进过程中。第七,积极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第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民营中小银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第九,探索建立加强金融监管有效模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七个综改试验区取得积极进展
问:目前全国综改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连启华:第一,综合配套改革是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的一个关键性举措,是完善改革推进方式的新考虑。目前就在于通过这些地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同时又为全国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经验和借鉴。
第二,全国综合配套改革总体上是有序进行的,目前有7个试验区。比如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围绕“两型”社会建设,重庆、成都是侧重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深圳则是综合性的。4年来,这7个试验区围绕体制创新这条主线,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开发开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自主创新等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
下一步,只要是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只要是符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和实践,我们都会积极地、全力地给予支持。
深港共建全球金融中心未入方案终稿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到,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深圳将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这一提法最终得到国务院认可。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金融业,在深圳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可谓实至名归。而与早前有媒体报道的“深港联合共建全球性金融中心”说法不同,方案终稿并未写进这一提法。
深港未获“全球金融中心”提法
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城颖博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综改方案中对深圳“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认定,已经从国家战略层面认同和提升了深圳金融业创新探索的作用。
将深圳和北京、上海三地金融业发展状况作比较,何城颖博士认为,深圳金融业有自己的特点。“深圳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数量和上海相比差不多,深圳的私募行业和上海、北京也呈现三足鼎立,但是三地各自特点不一样,北京是私募管理公司的集中地,上海的私募以大型国企为主力,而深圳则是依靠民营经济的力量,更加活跃。总体来说,深圳的资本市场更注重改革创新的力量。”
他还表示,深圳探索金融创新,需要重视香港的作用。“深圳的优势在于毗邻香港,而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都市,具有国际化优势,深圳必须依托香港,进行金融改革创新。之所以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就在于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探索深港两地制度上的融合,一步一步地开垦试验田。深圳推动深港澳货物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心走一步,而香港推动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再走一步,这样慢慢进行。”
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愿望迫切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除了主板IPO模式相对成熟之外,创业板、本外币债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体系形成和完善,仍需深圳付诸大量的创新探索。
创业板是深圳探索金融改革势在必行的重头戏。今年3月31日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等待10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开启,给深圳资本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如今,创业板在执行细则上如何把握准入尺度,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
在培育和发展产权市场方面,如何整合深圳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相对接,是业内呼吁已久的问题。而这一对接的完成,除了需要来自政府层面的推动,还需要企业的参与。
本报记者潘玉蓉
本报记者黄超 叶明华(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