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楼市量价齐升成交量攀77周高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07:37  每日经济新闻

  核心提示:新房成交量的环比增幅已经在放缓,另一方面,二手房由于房源不足和价格坚挺的原因,成交量也开始悄然回落。

  每经记者  李丽  发自上海

  楼市小阳春还在持续。

  进入3月以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屡创新高,易居中国昨日的报告更是显示,上周(3月23日~29日),上海新房成交量突破了77周高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房成交量的环比增幅已经在放缓,另一方面,二手房由于房源不足和价格坚挺的原因,成交量也开始悄然回落。

  新房量价齐升成交环比增速放缓

  易居中国·CRIC系统数据显示,上周,上海全市共有18个楼盘推出了28.7万平方米商品住宅房源,环比下滑37.9%。但成交量在前一周供应井喷的推动下,再创77周新高,达43.8万平方米,环比增幅达到10.5%。同时,佑威·楼市通系统提供的数据也显示该环比数据再次大幅上涨11%,且已经是今年以来连续4周保持10%以上涨幅。其中3月28日的单日成交量再创新高,达到8.15万平方米,相当于2009年以来日平均2.98万平方米的近三倍。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分析认为,近期外郊环区域的持续热销带动了中心区域成交量的回升,其中以内环内的成交量回升幅度最大,上周成交量环比增加了53%,而中外环间在3月份内每周成交量的增幅都在20%左右。

  量升的同时,市场也呈现价涨的现象。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上涨8.67%,达13403元/平方米。

  对此,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认为,成交均价上升主要受部分高价楼盘推动的带动。陆骑麟则提出,上周外郊环区域的单个楼盘集中成交使得该区域成交均价出现上涨。

  薛建雄还指出,前周井喷的供应量在上周熄火,主要在于去年初的高价楼盘因资金压力、或成本过高的原因,仍然不愿降价推盘;但已经大幅降价的楼盘和低价上市的新盘,却因热销而致价格有所走高,这对后市的影响非常不利,很可能出现大跌盘和热销盘同时出现的局面。

  量价齐升的局面,似乎让楼市回暖得到进一步印证。不过,上周新房成交量仅有10%左右的环比增幅,已经明显放缓。此前两周的环比增幅分别为22.4%和38.3%。

  薛建雄认为,在目前经济相对低迷、购买力没能快速上升的情况下,过高的成交量会过快消耗购买能量,对后市极为不利。

  凯弈投资拓展部总监赵炜对楼市回暖也持有保留意见,他认为,虽然贷款额接连三月上涨,但还不能就楼市回暖这一说法下定论。赵炜表示,楼市这一轮成交放量可以理解为“报复性反弹”。去年下半年,楼市成交量一落千丈,很多实际的购房刚性需求被抑制。今年节后,由于国内经济面和楼市负面消息被慢慢消化,去年年底出台的一系列自住优惠新政开始产生一定的作用,导致刚性需求集体爆发。

  二手房量跌价升加重购房者观望情绪

  新房成交量价齐升的同时,二手房的成交出现了小幅下滑。

  美联物业市场研究部数据显示,3月全市二手房带看量虽环比2月上升15%左右,但成交量较2月却明显放缓,环比下降了近5%左右。

  美联物业副总经理丁伟认为,由于2月份大量刚需自住买家集中出手,已逐渐带动二手房市场成交回暖;但由于2月对房源供应的大量消化,3月市场盘源补货不足,3月二手房市场量跌价升的态势。

  数据还显示,2月份市场的活跃表现使房东信心纷纷得到恢复,普遍看多未来市场,因此在价格方面也会趋于坚挺,使得购房者对价位产生一定心理落差而延迟购房计划。

  相关新闻

  百强房企市场份额创5年新高

  中国指数研究院等四家机构日前发布的  《2009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下称  “报告”)显示,百强房地产企业2008年的市场份额达到21.79%,实现过去5年来的最高水平,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研究人员称,房企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报告负责人之一、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称,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强者愈强”的时代。在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在产品质量、后续服务、融资能力具有显著优势的大企业更易生存,而小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遭到洗牌,房企数量减少是必然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1998年我国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以来,房地产企业的数量已经从最初的1万多家迅速增加到如今的6万多家。其中,超过半数的房企仍在做“拿地—贷款—卖期房”的小工程。

  每经实习记者  张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