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获得110亿地方债券额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 18:58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今年全国财政赤字9500亿元人民币中,地方债券有2000亿元。其中,广东将获得约110多亿元的额度,约占总数的5%。据悉,这些国债最快将统一在“两会”后发行,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中央重点项目的配套项目。

  本报讯 (记者何颖思、刘幸)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财政部代理地方发行的2000亿元债券,债券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昨日,记者从权威部门负责人处获悉,2000亿元的地方债券中,广东分得了其中的5%额度,约110亿元,其中深圳占25亿元,广东省其他地方85亿元。目前额度已经正式获得财政部核定,但还需待地方人大审批。发债获得的收入将用于中央重点项目的配套项目建设,但至于具体项目是什么,目前各地正上报具体方案,估计两会之后会确定。

  该负责人还表示,发行的地方债券属于地方政府国债,由财政部统一发行,期限为三年,发行方式与目前国债一致,至于利率是多少目前还不清楚,“发行国债都会有公告,到时候就会知道。”

  广东财科所所长黎旭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确认了110亿元额度的消息,至于这笔钱怎么花,估计将由省政府统一安排。

  另据记者了解,广东包括深圳在内,一共上报了600亿元的额度,其中深圳占300亿元。不过最后获批的只有报批额度的六分之一。尽管如此,获得额度的比例已经比获得分配的新增投资的比例要高。2009年预计安排的1300亿元新增投资中,广东占20亿元左右。

  记者从《中国证券报》报道中获悉,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国家要求地方用好2000亿元债券,主要用于中央财政投资地方项目的配套工程及民生项目。

  利率估计略高于存款利率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昨晚也向本报记者表示,2000亿元的地方债券都将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获得,发行的具体时间估计待两会通过后就将落实。这次发行国债的方式与以前的并无不同之处。

  不过对于地方政府如何花地方债券,刘尚希表示,其中有关方面已经有了规定,这笔钱将主要用于中央项目的配套项目,具体到广东方面则尚未有消息。

  另据了解,中央重点项目的配套项目可能会包括民生等项目,还将包括4万亿的项目。

  黎旭东表示,发行地方债券将有利于扩大内需,另外市民也多了一个投资渠道。另据估计,地方政府国债的利率将略高于存款利率。

  链接

  何谓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是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同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一样,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目前,在全世界最主要的53个经济体中,有37个允许发行地方债券。

  人大代表建议:

  广东地方债券最好有1万亿元

  本报讯 (特派北京记者曾向荣)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的广泛关注。前日本报刊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对广东所得地方债券份额的建议引来更多讨论。

  昨日, 在参加分组讨论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说:“2000亿元全给广东就差不多了。我建议要提高到10000亿元。” 据介绍,中央代地方发行地方债券,主要用途指向保民生的建设,比如农村的公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的建设、还有卫生、学校等方面的建设。由于地方财政是平衡的,加上额度限制,地方债券发行后不会发生地方乱举债的现象。

  省财厅厅长:

  中央会有比较科学的计算办法 

  本报讯 (特派北京记者文远竹、何有贵、蒋悦飞)针对网友提出“地方政府是否会追求快速发展而滥发债券”的问题,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刘昆代表称,中央会有比较科学的计算办法,只要对全国有利,广东就有利。

  连日来本报刊登消息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务院同意由中央财政代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元债券。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对此表示,目前地方各省市都没有发行债券,所以这一次是在非常特殊的时期采取特殊的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以求扩大内需。地方政府预算都是平衡的,所以目前地方财政应该是比较稳妥的,发行2000亿债券不会造成滥发而无法偿还的问题。

  和刘昆厅长一样,李妙娟也认为说:“广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接近1/7,所以地方预算里新增的2000亿中给我们1/10,即200个亿,不会造成地方财政的问题或者今后的隐患。现在发行的地方债券是指定用途的,请大家放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