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有望提前完工
肖 晗 通讯员 周 清
“你来晚了。现在已经满载,看不到热火朝天的开工场面了。”近日,记者到深圳机场飞行区扩建工地采访,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航站区总监张晓君指着工地,笑着对记者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年前宽阔的滩涂已经变成了广袤的沙地。沧海桑田的变迁也不过一年间。
填海造地750个标准足球场
2007年12月5日,深圳机场飞行区扩建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正式开工。张晓君异常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就是我签的开工令。”
与此时的意气风发相比,当时他心里要忐忑得多:机场扩建工程规划总占地面积13.2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由政府投资,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投资约60亿元,由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完成二跑道区、站坪、航站楼及码头区约5.4平方公里的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造地面积相当于750个标准足球场。其填海规模之大,软基处理技术之复杂,创下国内同类工程之最。而根据工务署与深圳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码头区需在2009年5月底前交地,航站区和二跑道区也必须在2010年2月底前交地。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项目工期需要四年以上的时间。由于工期短,张晓君还能回忆起一些不太寻常的场景:按惯例,这样的重大建设项目,各个施工单位都愿意抢着做,但当时那些最终没有中标的单位并不那么沮丧,“只有两年,肯定完不成。赔起来就知道厉害了!”
20多家施工单位同时作业
为保证工期,深圳机场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项目被划分为22个标段,20多家施工单位在现场同步展开作业,并采取24小时不间断作业方式,确保人歇机不歇,以促使工程快速推进。
由于施工单位多,常常相互干扰,现场协调、组织工作量极大。例如,跑道区和航站区交叉施工,航站区运沙必须借用跑道区的航道,而运沙船经过跑道区又会影响和干扰跑道区的作业进度和质量,双方经常发生矛盾,建筑工务署不得不随时进行调解。此外,项目开工时,工地现场还是一片鱼塘、滩涂和海域,场内场外没有一条符合条件的运输通道。为此,建筑工务署花了2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场外路网修建,花了3个月时间基本完成场内路网,使车辆得以顺利进出。累计修建的场内外道路总长达到了22公里,是滨海大道全长的2倍。
路修好了,也并不意味着各施工单位的车辆可以随意进出。张晓君比划着告诉记者,工地位于机场西侧,是一个夹在机场现有跑道和大海之间的狭长地带。因此不管是哪个标段的运输车辆,都只能从工地东西两端进出。高峰期,每天进出现场的各类运输车辆达6000多车次,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整个现场交通瘫痪。为此,工地对所有运输车辆,实施统一、严格、精细化的调度管理。对于填海用的海砂,则采取海路、陆路双向运输,既节省了工期,又减少土石方运输产生的污染。
用两种工艺“填海造地”
记者了解到,由于第二跑道及新航站区用途不同,对地质要求也不尽相同,施工单位在“填海造地”时采用了不同的施工工艺。其中跑道作为未来飞机起降区,对地基沉降要求非常高,采用的是“清淤换填法”,即先用绞吸船把海底的淤泥清理至海底硬质层后,填上符合技术标准的专用细砂,出水面后,再进行振冲、碾压。而航站区的软基处理采用的则是“堆载预压法”,即按抽水、铺设土工布、堆填砂垫层、插板、堆填填砂层、堆载预压、卸载的工序进行作业,从而实现底层淤泥不断硬化,最终达到相应的地基硬度。
工程总填方量约6000万立方米,以每台泥头车装15立方米计算,大概要运送400万车次,仅吹填砂量就达到47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19个洪湖的容量;插板总长约4600多万米,是地球赤道的1.15倍;铺设土工布约320万平方米,相当于2个莲花山公园的面积;清淤量达371万立方米,用载重500立方米的船只,也要运送7500船次。建筑工务署有关负责人用一连串数字,形象地描述这浩大的工程量。
据悉,由于工程量浩大,在施工高峰期,为跟上现场施工进度,生产土工布和插板的厂家必须开足马力以供货;而填海用的砂子,按技术要求必须粒径在0.075毫米以上、且含泥量低于5%。如果含泥量过高,砂子就容易结块,水分排不干净,进而影响工程质量。要求如此之高,以至于有一阵子工地工人常常戏谑,找砂比找金矿还难。
工程有望提前完工
不过,最忙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张晓君告诉记者,现在仍在工地上忙碌的工人,大概不到两百名。与工务署统计的高峰期,一万多名的数字相距甚远。
“因为自从去年12月底开始,工程陆续进入堆载预压阶段。”张晓君一边解释,一边查看几处积水井的排水情况。在水泵作用下,水源源不断地被汲取上来,顺着引渠,排入远处的池塘。他对此颇为满意,“这里地势比现在的机场机坪、跑道要高一些。因为我们在上面多堆了四米的砂子,就是要利用其重量把底下淤泥里的水分彻底榨出来。积水井下方就是盲沟交汇处,挤出来的水都在此聚集。”他告诉记者,工地现有大小积水井500余个,到目前为止,都能正常排水,“看到水往外流,我心里舒服啊。说明效果好,前面工程质量过关。”
据他介绍,堆载预压期,工人将定期监测地面沉降情况以及孔隙水压力等相关数据。“到现在为止,总共下沉了1.7米,但速度已经开始变慢了。这几天平均每日下降3至4毫米。”等到沉降收敛和孔隙水压力消散,就基本达到了堆载预压的目的,从而可以进入最后的卸载程序。
现在,张晓君正以前所未有的期盼心态,等待深圳汛期的到来。去年下雨可能影响工地组织施工。而现在一旦下雨,砂子含水后重量增加,压力进一步加大,反而有助更快地“榨”出地下淤泥含水。他表示,根据此前对地质结构、淤泥样本、气候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预计工程堆载预压期为半年左右。据此推算,除了已经提前交地给机场的3、6标段外,第一阶段的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也有望提前2至3个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