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杭州再发10亿消费券 王国平详解消费新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09:32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郭献文 方益波   

  杭州市发放消费券的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近日,杭州市提出要再发十亿元左右消费券,除了前期已经发放的“公益性消费券”,还要发放“非公益性消费券”,供各单位和个人自愿认购。同时鼓励所属各区县市和商贸市场等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各类消费券刺激消费。

  杭州掀起的这轮“消费新政”究竟能否拉动内需、提振经济?消费券资金从何而来、发放使用是否影响公平、会不会对现有财税金融秩序造成冲击?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

  消费券是个撬动杠杆提升能力改善预期是扩大消费的基础

  记者:杭州发放消费券,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惠及百姓的一项德政,它的意义和主要的价值,是在于发红包的福利层面,还是在于拉动内需的经济层面?

  王国平:度过这次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消费。扩消费的紧迫性不亚于扩投资。很多人议论消费券只是暖人心工程,解决不了经济问题。其实,杭州的消费券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做法,而是一个把“增加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四大目标统一起来考虑的具体抓手,它的背后是一整套长期和短期目标结合的组合拳,我们已经和正在考虑出台为其配套的政策共有36项。我们相信,打好这些组合拳,就能不断放大消费券的效应。

  记者:也就是说,杭州并不是只靠发放消费券,让大家消费,而是还要采取措施,增加消费的信心和能力。

  王国平:是的。首先是增加城乡群众的消费能力。杭州今年把“保就业”扩大到四类群体,包括本地居民、本地农村转移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准备投入三千万元在全市各个社区兴建“公共服务工作站”,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以上四类人员就业。杭州前些年实际失业率一度超10%,但2008年失业率仅为3.02%,今年争取不超过4%。年初杭州市有200多家企业倡议承诺不裁员,现在作出承诺的企业已扩大到1000多家。杭州还建立了一套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升困难家庭生活水平。实行多年的“春风行动”过去主要救助本地户籍城镇居民,今年将“扩面提质”,向农民和外来农民工延伸。目前收到的救助善款已达一个亿。

  记者:有专家提出,要让百姓放心消费,关键在于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主要指看病、上学和养老问题,否则,不管政府发多少消费券,老百姓都会想方设法省钱,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是不是一个治标和治本、远期和近期目标的关系?对此杭州有没有什么成熟的思路?

  王国平:扩大消费,着力的基本点就要放在社会保障上,改善消费预期。这方面杭州已基本到位。目前杭州已经建立了“全覆盖”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惠及“新杭州人”,保障标准在全国领先。杭州还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符合条件的人无论是否有本地户籍,只要有劳务合同就可参加,一个月只要交1元钱,医保报不了的费用,就可以在救助体系中核销。最近,杭州又推出了针对全市3万名出租车司机的养老和医保政策,填补了出租车司机这种特殊承包关系所造成的社保空白点。在住房问题上,杭州实行打造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危改房“五房”并举的保障性住房新政策,基本实现城镇居民“人人有房住”。去年还投入30亿元,对三万户危旧房进行了免费改造。使那些原来“拼厨拼卫”的住房困难户,都拥有了独立卫生间和厨房。这五类保障房,占了去年全市住房供应40%以上。教育方面,杭州已经实现高中升学率100%。杭州还是中国最早为贫困子弟推出教育券的城市,做到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子女上不了学。这些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努力和已经取得的成绩,都是杭州推行消费券的基础。目前杭州农民的消费只占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还有常住280万农民工,消费水平都很低。如果没有这些社保建设基础,我们提出“2+8”模式,即重点拉动农民和农民工两大群体消费,重点发展旅游等8大产业消费,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鼓励所有人税后自愿“认购”就不会增加财政负担造成不公

  记者:有人说,杭州发放消费券只是解一时之急,会增加财政负担,不可持续,热闹一阵子,意思不大。前段时间有消息说杭州要从公务员工资中切块5%-10%用消费券来发放,这看起来倒是一个不增加财政支出,还能改善消费人群结构的办法,但也有人担心会不会侵害公民权益,有“强制摊派”的嫌疑?现在看起来这个构想应该是不可能实行了吧?

  王国平:具体的做法是一个不断研究完善的过程。下一步我们首先是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发放旅游券,加上前期给困难人群的一个亿,这些“公益性消费券”总计2个亿,受益对象达132万人,包括15.2万户“新杭州人”家庭,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接下去计划发放“非公益性消费券”,不强制,但鼓励全社会“认购”,而且是用税后可装入个人腰包的钱认购,对财税没有压力和影响。因此,提倡行政事业单位带头认购,领导干部先行。消费券购物有5%至20%的优惠,有的还提供买大件商品延长保修期等服务,对社会人群也有一定吸引力。商场自愿参加,提供折扣。为了避免成为“特殊人民币”以及逃税等问题,消费券是有使用期限的,只用一次,剪角作废。

  记者:经济危机时钱袋子紧缩,不少人相信“现金为王”,“认购”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很有限的话,政府的有形之手准备有些什么作为?

  王国平:我们已有考虑,对政府帮扶企业资金和一些不违反现行预算规定、政策的财政预算支出,将其中一部分可转化为消费的资金变成消费券。如帮企业减负增收渡难关是要财政拿出真金白银的,现在将其中一部分用消费券代替,与支持企业保就业岗位、保职工收入挂钩。也就是说,企业可将这部分消费券,用于增加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或增加劳动岗位。这项政策要优先考虑承诺不裁员的企业。其他财政拨付资金中可能要变成个人收入的部分,也考虑用消费券代替。比如部门和事业单位申请到科研经费后,按惯例会提取一部分返还个人作奖金收入。这部分钱也可用消费券代替。税收优惠政策也将考虑转发一部分消费券。比如高新科技企业认证通过后,可以享受的税收减免部分,就要让企业认购消费券。在优化结构和保就业工作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原本由政府用再就业资金解决,现在用培训券代替。这样下来,估算全市至少可以再发放10亿非公益性消费券,而且不增加财政负担,目的是尽量将潜在消费转化成即期消费。消费券是不是长期发,要等到四季度看经济形势再决定。

  记者:消费券发放这么多,印制成本会不会构成压力?

  王国平:一张消费券的印制成本是一毛五,一期发放了500万张,印制费用是75万元。我们制作了11万本收藏纪念册,投放市场可以收入1100万元,解决成本问题不在话下,剩余的钱还可用于“春风行动”救助困难家庭。

  刺激消费作用明显更重要的是提升化危为机的信心

  记者:我国老百姓生活的不安全感很强,再加上文化和习惯,自己的温饱解决了就开始存钱给儿子、孙子买房子。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公益性消费券”主要发放给收入比较低的困难人群,很多人拿到消费券后,都会用于针头线脑、柴米油盐的日常刚性支出,尽量不花自己的现金,省下的钱还是储蓄;而“非公益性消费券”,由于同样的心理,人们在认购时仔细盘算自己原本要花的钱,量入为出,尽可能享受到折扣优惠又不会增加过多支出。结果拉动消费的“乘数效应”就很有限?

  王国平:我们政府在扩投资方面比较有办法,但是扩消费一直没什么高招。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文化是一个扩大消费的障碍,但总要想办法逐步去改变。在当前特殊情况下,消费券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明显的,杭州市前一阶段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到底作用有多大,能不能持久,关键看后续配套政策能不能跟上,长远来讲还要看“增加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四大目标的相互作用。当前,在所有救市手段中,应该说消费券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见效最快,也是促使人们改变消费习惯的一个开始、一个载体。杭州俗语“一个人打是打不死,吓能吓得死”。实际上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再怎样都是有限的,在目前情况下,最重要的还是大大提升了人们对振兴经济、化危为机的信心。

  此外,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不可能一招制胜。消费券只是整体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的问题包括了诸多制度建设和社会改革,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对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