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购房落户政策宁波遭冷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7日 11:24  现代金报

  蒋振凤 郦艳艳 王薇

  尽管各地楼市频现交易量上涨的“小阳春”行情,但却不能让楼市摆脱目前的市场窘境。于是“购房落户”政策再度成为地方政府救市政策的主打。2008年12月31日,在杭州、南京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购房入户”政策后,《宁波市“二十六条”房地产新政细则》出台。“细则”规定,“凡在市区购买100平方米以上住房且购买人在45周岁以下的,以及购置了限价房或其他住房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和引进人才,经公安等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办理市区城镇居民落户手续。”截至今天,该细则推出已近两个月,宁波楼市的反应如何?

  记者调查发现,面对“购房落户”政策,从外来购房者到相关部门,再到房地产开发商,他们都对这项政策存在这样那样的看法和难言之隐。

  记者 蒋振凤 郦艳艳

  见习记者 王薇

  “购房落户”效果如何

  相关部门闪烁其词

  尽管政策推出后,其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大家都想知道,宁波“购房落户”政策推出近两个月时间里,实施效果究竟如何。

  为此,记者先后来到与之相关的政府部门了解情况。谈到与“购房落户”政策相关的一些话题,相关人士出言谨慎,闪烁其词。不难看出,虽然他们对宁波“购房落户”政策都有自己的看法,但言谈之间却非常谨慎。

  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购房落户”政策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粗略地看其中不少内容与某些政策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对于部分市民在2007年以前即在上一轮“购房落户”政策实施过程中购买了房子,但是房产证却要在一年之后,也就是要等到该政策实施停止之后才能领到,“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另外,怎样界定“购房落户”政策中提到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的问题,相关部门也有些犯难。但也有人表示,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底线放到什么程度,应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虽然具体操作细则尚未成型,但是,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有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前去购房,他们会按照新政策来帮其办理相关手续。但根据记者对几个涉及“购房落户”的相关部门了解的情况看,目前还没有因购房而前去相关部门咨询落户的个例。

  当然,记者还不能就此来推断宁波出台的“购房落户”政策的实际效果,毕竟一项政策从出台到实施,中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记者把视线转移到最能从中受益的外来购房者,希望能了解到他们对“购房落户”政策的看法。

  感觉房价太贵

  外地购房者担心政策有变

  “购房落户不是终止了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从外地来甬的张先生一脸惊诧。

  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马上就要结婚了,目前正筹划着买套新房做婚房。他说:“我只知道宁波曾经实施过‘购房落户’政策,但这样的政策早在2007年就终止了。”当记者告诉他2008年12月31日宁波又出台“购房落户”政策,目前已实施近两个月时,张先生还是有点半信半疑。

  他马上上网,搜索到最新出台的《宁波市“二十六条”房地产新政细则》,在认真阅读一遍新政内容后,张先生叹了口气说:“我只想买80多平方米的房子,看来与政策的要求相差很远。”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朋友是江西人,2006年买了83平方米的二手房,当时的政策是80平方米以上的可马上落户,80平方米以下的要两年后才可以落户,等他把房子买好后,大约过了两个月,这个政策就被取消了,他因此也被告之不能落户了。

  张先生表示,在目前户口政策已原则放开的情况下,落不落户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宁波毕竟是计划单列城市,教育水平比我的老家要高,为孩子着想,如果能落户宁波还是不错的,就是‘购房落户’的门槛太高,而且房价也太贵,动辄七八千元一平米,有些承受不了!”此外,张先生还担心“购房入户”政策出台快,变化也快,为了避免和朋友同样的遭遇,买房与否他还要仔细考虑后再说。

  记者来到宁波房地产交易大厅,里边的人不是很多。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前来办手续的购房者,得知他们大都是本地人,很多都是第一次买房,外地来宁波买房的比较少,为享受“购房落户”而来的外地人,记者在当天的采访中却没有发现。

  记者从政府部门没有得到关于“购房入户”阶段性效果的相关数据,个别外来购房者对“购房落户”政策也反应迟缓,那么政府的这一救市政策,让宁波的房地产开发商们收获几何呢?

  “购房落户”出炉

  开发商一时却笑不起来

  记者从万科、银亿、交通等房产公司了解到,几乎没有外地购房者是为了宁波户口才来宁波买房的,即便是电话咨询相关购房入户政策者也寥寥无几。开发商普遍认为,“购房落户”政策在宁波没什么文章可做,所以至今还没有听说有哪家房产公司将“购房入户”政策作为自己的营销战略。

  开发商们认为,宁波出台的“购房落户”政策缺少诱惑力的原因,是因为宁波户口的含金量稍显不足,无论从城市的开放性、就学、医疗、社会福利及生活居住配套等方面,宁波目前仍无法与周边的一线城市相比,因此外地人如果为了“购房入户”一般不会选择宁波居住。即便是周边的慈溪、余姚,他们的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比宁波差,而从环境上讲,宁波的大谢、镇海、北仑都是化工区,而这一点更不及周边县市,这就直接导致了“购房落户”政策在宁波遇冷。

  交通房产策划部副经理沈洲捷也认为:宁波周边县市一些重点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很优质,所以对那些生活在周边县市的人群来说,并不存在为了解决就学问题而去买房落户的需求。即便是有,只要权衡一下在宁波购房和在周边县市购房的成本,他们也不一定会选择宁波。

  记者在采访中也有同感。谈到“购房落户”问题,外地购房者似乎兴趣不大,而对同期实行的一些关于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提高、交易税减免等减负政策他们则津津乐道。对这一现象,凯德置地的钱亦奇认为,虽然“购房落户”政策是二十六条的主打,但是从宁波市场反应看,那些短期内能减少购房成本的条款,对市场的刺激最大,对春节后楼市销售的好转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而“购房落户”的效果显现还有待观察。

  记者通过和一些开发商交谈,得知,“购房落户”作为购房的一项优惠措施,他们对政策刺激作用并不完全悲观。“只要需求人群的基数扩大了,政策效果可能会在一定时间里显现出来。”银亿房产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对此也表示乐观,他认为,随着城市扩张,人才引进的提速,具备买房实力并有意愿在宁波定居的人口势必增加,到时候“购房落户”政策与楼市的联动性会更好。

  半日生活圈

  让宁波户口魅力缩水

  “购房落户”政策的诱惑力,其实是一个城市自身的诱惑力。这包括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元的人文环境,丰富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与居住质量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教育设施、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这一切都曾是宁波引以为傲的软资源。但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杭甬客运专线的次第开通,会使宁波到上海,宁波到杭州的距离缩小为半日生活圈。这使宁波“绿卡”的诱惑在上海、杭州比较效应下魅力缩水。

  章先生在宁波创业多年,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但他至今仍未在宁波落户,而在全国一些一线城市推出的“购房落户”政策,却让他动了去杭州或海口买房落户的念头。

  面对宁波出台的“购房落户”政策,章先生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花100万买个宁波户口,我觉得不值。”他说,在上一轮“购房落户”潮中,宁波的住房均价在3000元/平方左右,按当时70~80平方米的主流套型计算,一套房子仅20余万,而杭州的价位在7000元左右,较低的房价成为宁波的巨大优势。而近几年来,宁波房价的上涨幅度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前列,目前均价已达每平方七八千元的水平,如果按入户规定的100平米,至少超过80万元,而杭州则在1万元左右/平米,差距缩小,优势不再。

  章先生进一步表明自己观点:“考虑教育质量,浙江省内重点中学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杭州,考虑子女升学,我更愿意选择高考入取分数线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海口,而考虑居住环境,青岛、大连都面朝大海,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更宜居住。宁波户口与这些城市的户口相比,不但价格上没有优势,而且含金量也显不足。”

  对宁波本地人来说,“购房落户”政策与他们无关,但周女士却向记者咨询上海是否出台相关政策,如果有,她迫切希望能通过买房形式拥有一张上海户口,她说:“现在很多人考虑落户都是为了给子女营造一个更好的就学、升学环境,宁波本身的教育质量不差,但是浙江高校少,如果用一套房子的价格换一张‘含金量’足的户口,我觉得值。”

  在这一点上,开发商与市民出现了少有的观点交集。

  ■记者感言

  救市之法,不在“购房落户”

  “购房落户”政策曾是拉动楼市的法宝,始见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后由于购房入户政策导致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和带来了教育、社保负担比较重等问题,不少城市纷纷取消购房入户。在当前楼市持续低迷、多重政策出台但效果尚未显现之时,“购房落户”政策开始重回民众视野,推行购房落户的城市,纷纷重新调整该政策,降低门槛,刺激楼市。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说法认为,“购房落户”政策重在拉动住房消费,但并不是“孤立”的房地产政策,这项政策应与人口、社会管理政策相协调、配套,更重要的则应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精心测算来设置准入条件。另一种看法则是在国家的养老、医疗、教育体系都在走向全国统一的、进步的大背景下,在大众期待房价回归理性的热切期盼当中,继续挥舞“购房落户”政策的大旗为地方和开发商谋利益,显然不合时宜。

  但大多数被访者表示,如果将“购房落户”政策作为刺激楼市之举,不如通过相关政策让开发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房价,使之接近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市场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用钱选择,如果你定的价格超出多数消费者的承受力,如果你盖的房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务不到位,生产的产品自然不能迅速销售,后果就是浪费了资源,套牢了自己,搞坏了市场,自断了生路。”一位业界人士说,对于今天的市场变化,政府和房地产企业都应潜心检讨,求救不如自救,如果房地产企业真正意识到对消费者的责任,怀着对市场的敬畏,强化市场研究,真诚提供服务,就无需“购房落户”这剂药方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