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郑和计划原动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2: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目前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是否面临同样的结构性困局?比如内需疲软需要刺激,过去依赖于出口,但现在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在制造业方面,两岸都面临产业升级、劳动者技能提升的瓶颈。

  林建甫:在台湾,中小企业基本上还是比较活跃的,大规模的制造业就搬到大陆去了。其实我觉得大陆和台湾面临的产业升级问题不太一样,台湾过去缺乏市场,台湾的市场过去都集中在欧美,很多东西都应该改回来把重点放在亚洲市场,以亚洲人的消费为主。这个方面在服务业上反而好做,因为服务业有一个所谓的“在地化”性质,所以让台湾的服务业与大陆的市场相结合,对于两岸都是很好的事情。另外,台湾有被边缘化的风险。比如,现在东盟与大陆的合作非常好,通过早期收获计划,东盟的水果现在可以销售到大陆各个地区。而台湾地区在与东盟进行贸易的时候还有5%的关税,成本就显得比较高。

  “新郑和计划”重点是亚洲

  《21世纪》:《经济学人》杂志预计,台湾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9%,你如何看待台湾的经济发展前景?

  林建甫:我觉得不会这么差,虽然状况的确不好,但是我认为台湾明年的经济会有正增长。《经济学人》把台湾明年的增长率排在世界倒数第六,这是不可能的。台湾人非常勤奋,经济不会有这么大的衰退。而且台湾的经济体其实也蛮大的,台湾有2300万人口,加上两岸大三通之后,我觉得会有很多的商机跑出来。

  《经济学人》杂志估计大陆的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5%,我估计还有9%。我对大陆的看法一直比较乐观,大陆还有很多经济成长的空间。其实利用这一次金融海啸,大陆和台湾地区都要改变策略,不要那么依赖出口。这一波的金融海啸,我们看到美国人的经济制度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要出口这么多廉价的产品到美国,应该把出口的重点放回亚洲。

  《21世纪》:台湾当局最近推出了4年内近5000亿新台币的刺激内需方案,除了发放829亿新台币消费券之外,其余4000多亿新台币用以扩大公共建设、鼓励民间投资、进行产业再造等投资领域。此外,“爱台十二建设”明年正式启动,未来8年内总投资3.99万亿新台币。长远来看,投资驱动的做法能否真正挽救台湾经济?

  林建甫:投资驱动分两种,一种是民间投资,一种是公共投资。在台湾,公共投资已经比较成熟,台湾的交通是蛮方便的,我们的高速公路、高铁、捷运在台北都是蛮好的。公共投资这一块,未来如果要去做的话,可能只能靠台电等比较大的公营企业才有可能去投资。不过财政政策的效果没有办法立即显现出来,在台湾做事情的效率其实不是那么好,因为老百姓会有不同的意见。

  在民间投资方面,台湾的产业还是很强的,这是台湾与香港、新加坡不同的地方。这部分的投资要看景气、看市场,所以这个部分如果要完全靠投资来带动,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台湾现在经济成长的动力,服务业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未来两岸通了之后,台湾的服务业如果能结合大陆的市场,对于台湾的经济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已经在往服务业方面发展了,现在服务业已经占到台湾GDP的70%,但是我们的就业只有55%,所以这个部分的就业还是偏低,要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让就业的人数更多。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