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道平:所以说,媒体的报道要有深度,这样可能比较客观,也不至于导致社会上的恐慌心理。
市场力量促进产业重新洗牌
梁国标:金融危机发生后,东莞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振兴方案和企业帮扶措施,如“六个10亿”的融资和减费方案,还有通过1400亿元实施五大工程拉动内需等等。东莞应对危机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刘志庚:金融危机给东莞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也带来了很大的收益。首当其冲就是在认识上,现实进一步论证了“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性,论证了传统发展方式的难以为继,也让更多的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不转型升级就没有出路。
江凌:的确,金融危机给东莞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但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将它看作一次产业发展转型的重大机遇。
危机之下,政府和企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时,更容易达成共识。对于产业调整,以前企业环境好,是企业有能力没动力;现在企业困难,则是有动力没能力。这次危机,给很多企业上了直观的一课:为什么受影响这么大?因为你的出口市场太单一,只限于欧美。为什么有的企业受影响较小?因为它提前进行了升级转型。
另外,危机之下,市场力量也促进了各个产业、行业重新洗牌,优胜劣汰,大大加速了产业升级调整的速度。一些过去政府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情,现在市场帮我们做了,美国人帮我们做了。比如一些层次较低的企业和产业,如果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政府的阻力会很大,如今市场主动淘汰,让其他优质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前东莞鞋厂很多,市场竞争白热化,美国人拿着订单,一双鞋可以从12美元、10美元一直压到9美元,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利润全给别人拿走了。现在一部分劣质企业倒闭了,生产资源会集中到一些优质企业上,他们也可以有更多的议价权。再加上危机后,全球石油及贵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调,对生存下来的优质企业又是一系列利好。换句话说,金融危机是会让一些好企业的日子更好过,这其实就是一种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促进扶优扶强。
“东莞内功”足以战胜暂时困难
梁国标:东莞现有的发展模式,可能是经济过于依赖出口。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国际市场疲软、消费力下降时,这把双刃剑就可能会伤到自己。东莞对战胜困难有多大的信心?
江凌:对于这次危机,东莞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来应对。原因很简单,尽管大家面临一样的危机,但东莞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有很多明显优势。
首先是资金优势。经过这么多年来高速发展,东莞积累雄厚的经济实力,目前资金充裕。仅以金融机构为例,目前东莞银行业有超过4000亿元存款,而贷出去的只有2000亿元,存贷比非常低。主要原因是一些加工贸易企业过去习惯在境外融资,现在出现资金困难,可鼓励在境内融资。
其次是产业配套优势,特别是IT等制造业。一家企业,其配套原材料,一般在1小时或半小时物流圈内,连物流成本都省了。这种优势,至少5年内没有一个地区能赶上我们。
再次是产品优势。东莞生产的主要是一些日用生活品,是一些生活基本需求产品,而不是一些耐用高档消费品。经济不景时,衣服鞋帽虽然可减少购买,但只是市场规模略小而已,一些优质企业仍能抓住其刚性市场。
最后是国家相关加工贸易政策不断调整。如近一段时间企业出口退税两次调高,东莞一些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建立,一些加工贸易企业不再囿于政策将产品拉到香港作“一日游”,仅此一项一个货柜的物流成本就可减少2/3。
当然,信心还来自东莞内销市场的快速发展。今年1-10月份,外资企业内销高达1400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