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土地财政抗压排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9日 14:03  经济观察报

  救市,就是救土地。从各大小城市推出激活房地产的政策可以看出,这个关涉若干行业的“中枢”型产业,有点像钢炉,不能凉却,否则停滞之后波及面过深。

  土地财政紧缺的压力,一步步袭来。哪一个城市的土地价格逆风坚挺?哪一个城市的土地交易门庭冷落?在本报推出的年终盘点系列之三的“土地财政抗压排行”中,我们通过来自统计局、市场调研机构等渠道的公开信息,梳理了国内部分城市的土地交易状况。

  从调研结果看,土地市场在不同的城市表现出了不同的活力。在北京,由于后奥运、首都效应等众所周知的因素,土地交易表现出了相应坚挺的态势,较去年的土地收入仍有所上升,与北京坚挺的房价一样,土地交易总额比去年有小幅提升。

  显然,在“奥运主赛场”圈外的城市,其土地价值只能随着整体市场起起落落。其中,土地财政负荷最重的是东莞等珠三角城市,这个此前凭借繁荣的“制造业”与“土地财政”,两条腿走路的工业重镇,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况愈下的境遇下,把注意力放到了土地资源上,但是从简单的制造业转型向高新技术产业区,然后土地依此卖出高额的附加值,岂是一时之功!

  另一个土地交易大幅下挫的,是2007年曾经为上市公司撑大“资本盘面”的城市,其中以重庆、成都、武汉,沈阳等为主,“地王”风行,挥钱如土的2007年一去不返,这些城市2008年陷入土地“冰凌期”,两个年度的土地出让收入差距甚大。而这个变化让绝大多数以土地为“第二财政”城市,陷入流动性瓶颈。

  虽然各省市纷纷唯救市为大,但救一时之急者甚多,而能从长计议者鲜见,土地价值的良性养护与规划,仍然只是行政性决议而非不可更易的长远规划。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