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坚强内需]沪出台“保增长”金融政策
早报记者 黄武锋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上海市10月份经济数据公布仅一日,支持经济发展的相关金融政策也迅速出台。根据昨日发布在“上海金融”网站的公告,上海将采取系列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保障项目、三农、中小企业和优秀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并强调要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建立社会金融资源与产业投资项目对接的工作协调机制。
其中,保障支持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上海系列政策中的主要关注点,内容包括鼓励本市国有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通过整体上市、配股增发、兼并收购、盘活存量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建设项目和社会民生保障项目;加强资金统筹平衡,积极探索和推动融资租赁、信托计划、券商直投、银团贷款等金融业务,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拓融资渠道 发展债市列在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备受关注的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仅列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债券市场。上海提出要大力支持企业(公司)债券、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市场发展,积极动员支持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首先从当前形势来看,证券市场融资并不容易,在银行惜贷、国家又注入大量流动性的情况下,债券市场融资更为便利。”对此,一银行业人士指出,更重要的是也可避免直接对银行施压,“目前存在一种声音,认为地方政府信贷过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
在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奚君羊教授看来,上海市此时要求发展债券市场有双重意味,“首先是发展债券市场,可以有效满足当前企业的资金需求;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必须发展债券市场。”可见的是,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固定收益产品的增多,也可满足居民的安全投资需求。
“而从国外情况来看,大企业本来就应该利用债券市场、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银行信贷的主要服务对象就应该是中小企业。”新华财经副总裁兼评级总监陈松兴说。这与其前一日发表的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报告中的观点一致——“借危机兴改革”。
至于公告中提到的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奚君羊认为,这主要是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政府确定的产业重点进行支持,如对中小企业,就可加大政策性担保力度,增加财政对政策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对需要重点推进的项目,则可实施贴息或利率上的优惠。
此外,政策中提到的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就曾表态,在股权投资企业政策出台后,下一步考虑的就是融资租赁。
揽金融人才 高管可市场化招聘
昨日出台的另一重要政策就是金融人才问题。除了早报此前报道的赴华尔街、伦敦金融城举办“上海紧缺中高端金融人才海外招聘会”,举办“海外金融人才看上海”活动,于2009年初举办“上海金融人才专题研讨会”三大活动外,上海昨天还公开提到了要深化上海市属金融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董事会、监事会选人、用人、管人职责。
在实际行动上,上海方面称,自2008年10月起,结合各市属金融企业换届、转制,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经营层成员进行市场化招聘。
“这种改革,主要就是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薪酬与业绩挂钩,能者上,不能者下。”奚君羊说,“改变以往上海金融企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局面。”
据了解,这一改革在今年7月就已启动试点,打头阵的是富国基金。其时,富国基金包括其总经理、副总经理在内的高层都已进行了市场化招聘。具体程序是先要通过面试,再由上海市金融工委组织包括金融机构的股东、专家等在内的评审团,对参与高管竞聘的候选人展开评审。
同样与陈松兴报告中观点相同的是,昨日上海方面在提到风险防范时,也主要提到了统一协调监管问题。要求在坚持金融稳定例会的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启动上海市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与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在沪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研究通报分析情况,及时化解流动性等风险隐患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形成快速反映、快速研究、快速处置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全市金融稳定安全运行。
与之对应,11月19日上海金融办在召集上海各金融管理单位的一次会议上,也专门强调了发挥3+2联席会议等工作载体的合力作用,加强金融监管,形成维护金融安全的有力举措。
可查资料显示,3+2的金融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于去年创立,旨在对上海金融市场各领域内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对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形成了共识,其成员包括三家金融监管部门(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及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