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口企业去美国找蓝海(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20:45  赢周刊

  而事实上,“去美国当老板,在美国人的家门口销售‘中国制造’,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难。”据邱少怀介绍,比如中国内地的企业主只要办理美国移民局专门签发给跨国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的L-1签证,不但可以不受配额和排期的限制全家人直接移民美国,更重要的是“可以非常便利地在美国设立自己的分公司,直接在美国这一主流市场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并通过美国这个‘桥头堡’来辐射加拿大、墨西哥和拉美市场”。去美国开分公司,不仅能够挣脱中间商的控制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且还能够直接在美国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参加当地的展会、直接去拜访潜在客户,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国际贸易风险,可以及时掌握北美市场的需求变化和趋势动向,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推销出去。”他表示,去美国开分公司是中国企业向价值链上游挺进的一种可行路径,其实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迟早都必须走出的一步”。通过在美国开分公司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途径,“让自己从国际商业体系价值链条中的‘打工仔’变成真正的‘老板’”,这对于正在遭遇困境的中国出口、外贸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找到一片广阔的“蓝海”。

  而米尔顿•科特勒先生不久前在广州演讲时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他不仅主张中国企业应抓住机会“走出去”、“走进美国”,甚至主张中国应该到美国开设经济特区。这位著名的营销大师表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到美国去建立经贸特区,把生产系统建立在美国的土地上,这样才能摆脱关税、政策等不利因素,同时还能分享到巨额的渠道利润。比如肯塔基州拥有完善的交通设施,UPS的全球航空转运中心设在该州。该州还有着低廉的土地成本,甚至便宜过东莞。另外,肯塔基还有大量失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正是中国企业所需要的。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到那里建立一个经贸特区。在特区里引入中国大型的制造企业及其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才能避开贸易壁垒,在美国制造、销售产品,占领市场。虽然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会高一些,但是企业只要通过入股等方式控制了零售渠道,就可以从中得到大量利润。”他援引分析数据表明,“一个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中获得的利润仅为10%,而在分销过程中获得的利润高达50%~60%,这个收益足以弥补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而占据价值链的上游,这正是“中国制造”和出口型企业所梦寐以求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