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高新区集体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 16:48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金松

  成长路上有烦恼 繁荣背后有隐忧

  高新区20年新命题: 二次定位 再次提速

  20年前,在全球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国家火炬计划点燃创新之火。

  20年后,全国54家高新区以不到万分之三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国7.1%的GDP,高新技术企业从原来的2557家膨胀到现在的近5万家。

  但在这一繁华景象的背后,高新区的发展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瓶颈制约,在资本、人才、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等方面亟待突破。

  而对于郑州高新区而言,既没有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也没有武汉、成都、西安等中西部城市的科教资源,郑州高新区如何突破自身瓶颈?

  值此高新区20年之际,我们立足河南,放眼全国,试图从时间与空间组成的坐标中,找寻高新区20年来的发展轨迹。

  10月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举行了自己的20周年生日庆典。作为中国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中关村的这一举动不仅拉开了高新区庆贺的序幕,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总结与反思。

  高新区这一独特的载体,承载着中国振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希望。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国家高新区孕育了近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超亿元企业近6千家,上市企业605家;其中联想、华为、海尔等一大批佼佼者还成为了民族品牌的标杆。

  但在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高新区的发展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瓶颈制约。如何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正在成为各家开发区所亟需解决的命题。

  数据背后

  1980年10月,一个叫陈春先的科研人员“下海”的消息,引发了巨大的争论,这个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科研人员被指责为“不务正业”。但陈春先的行为却得到了当时中央领导的肯定,认为“陈春先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一时间,中国科技界开始涌动着下海创业的躁动。陈春先的“下海点”北京中关村,也成为了中国内地的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如今,这个成立当年总收入只有14亿元的“电子一条街”,到2007年已达到了8595亿元。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领军者,中关村的发展正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缩影。

  据统计,2007年,全国54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不到万分之三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国7.1%的GDP,每平方公里土地工业增加值7亿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副理事长王瑞明认为,“高新区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王瑞明介绍,从有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数据的1991以来,中国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都在30%以上。从1991~2007年,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原来的2557家膨胀到现在的近5万家,增长了18倍;技术贸易总收入和工业增加值也分别增长了数十倍;而出口创汇增长最多,由原来的1.8亿美元到2007年的1728.1亿,相比增长960倍。

  但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原副主任于维栋看来,“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质的飞跃,即结构的改变。”

  于维栋曾在1987年担任由中办调研室等七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组长,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提出了建立中关村科技工业园的建议。

  如今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中关村科技园区也成为了国内54个高新区中的佼佼者。但即便如此,与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2008年5月份举行的一次有关高新区发展的讨论会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戴卫坦承,“与20年前相比,中关村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去年中关村总收入达到9000亿元,但这是园区2万多家企业共同创造的。如果把这个数字换算成美元,我们会发现,这只相当于微软一家企业的产值。”

  在国内规模排在第二位的西安高新区也有着同样的困惑,虽然目前在园区注册的企业已有1万多家,2008年第一季度更是以平均每天新成立4家的速度递增。但即便如此,该园区迄今还没有一家过百亿元的大企业,过10亿元的企业也不多。

  资本通道

  一边是充满活力的创业场景,一边是缺少“行业龙头”,尤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能迅速壮大,这正是西安高新区所面临的尴尬。

  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前主任、现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看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更多风险资金和战略投资介入进来,帮助科技企业解决体制不顺、资金短缺的问题。

  而反观那些正在笑傲江湖的成功者,无论是新浪、百度还是阿里巴巴,这些创新型企业成长蜕变的过程中,无不闪现着风险资本的身影。一度难以为继的马化腾,正是通过股权融资这一创新形式换来了最初的发展资金,才有了现在妇孺皆知的“小企鹅QQ”。

  但并非每个创新企业都能如此幸运。王瑞明认为,“目前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高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发展的能力还很薄弱, 很多需要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无法发展。同时由于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如果成果无法及时转化,很快就会过时,严重影响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他看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资本市场的支持,在传统的金融体系内,很难找到适合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融资模式。在资金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在完善资本市场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配套措施。

  随着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这一问题也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创业板的呼之欲出及场外市场的完善,都将为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日前,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表示,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行两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基本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基础,建设全国场外市场的雏形。

  谢庚认为,“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正在按部就班推进,最重要的是公司资源要多。平台搭建好了,公司资源不足不行,所以各地方最重要的是培育公司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的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除了资本平台本身之外,打通创新型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通道,还需要解决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国家行政学院与54个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探讨高新区未来的发展之路时指出,当前亟待突破的难题是科技金融的问题。他说:“目前,从科技贷款到产权交易再到上市,都存在一个对知识价值认识不够的问题。科技金融要解决的并不是金融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和对知识价值的认识问题。”

  转型之路

  高新区经过20年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高新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核心技术拥有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就失去了持续发展和竞争的能力,失去了发展前景,因此,必须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比较小,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企业从小到大需要一定的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缺乏法律和风险投资的支持。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是由高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基金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健全,使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种非常有限的基金都处在一个不能循环的过程中,不能长大,因此也就不可能帮助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穿越“死亡之谷”。

  第四,遭遇人才瓶颈,这一点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当前,我国应大力培养、吸引国内外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来。

  第五,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仍然还存在单打独斗的问题,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因此,急需整合建立循环经济,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从而建立起产业集聚和联盟的长效机制。

  王瑞明认为,“这些不足也正是未来开发区转型的突破点所在。”

  在产业集群方面,有些开发区已经开始显现规模效应。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IC设计业产值达到了全国总量的1/3,“龙芯”、“星光”走向全球;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之一,网络游戏产业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70%;郑州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长沙钴酸锂电池材料产量和销量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高新区的一次创业是解决高新技术产业‘有和无’的问题,而二次创业是解决‘由小到大’的问题。” 王瑞明认为,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中国的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将迎来第二次飞跃。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中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促进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战略思考》的专题报告中,为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曹健林指出,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要更加体现国家意志,承担国家使命,实现国家目标。国家高新区要率先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区域中枢,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