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落实十举措各地一呼百应 既要抢时间也要花好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 08:23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分析各省市党报报道,看政府落实“十举措”反应

  -晨报首席记者 周 凯□实习生 关 健 伏 昕

  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0条措施,可谓“一呼百应”:天津要尽快排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四川要“积极主动、争分夺秒”开展工作,部分项目要“快上快干”;广东省则推进“新十项工程”;而安徽省更是在10月底就出台了“保增长”14条……

  四川:部分项目要“快上快干”

  在昨日各地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加快”、“尽快”、“快上快干”、“快行动”等关键词频频出现,显示出各地争取“项目对接”的紧迫意识。

  “要重点解决好国家扩大投资与地方项目准备问题,选准选优项目争取国家投资。”《河南日报》报道说,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在主持召开省政府经济运行调节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这样的要求。

  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当前重点建设项目。据《天津日报》报道,天津要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重点,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尽快排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主动与国家各部门衔接沟通,加大对接力度,切实抓好项目和资金的落实。”天津市长黄兴国就此表示。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昨日在北京参加完国务院召开的省区市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后,立即返川主持会议。”《四川日报》报道说,蒋巨峰在会议上强调要“积极主动、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积极扩大投资,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项目、省里确定的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类项目,要“快上快干”,一旦通过立即启动建设。

  广东:要投入2.37万亿

  与其他地区相比,广东省推出的具体举措似乎更快一些。据悉,广东省发改委正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推进“新十项工程”的建设工作,并加快珠三角轨道交通及武广客运专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进程。《南方日报》援引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的说法称,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广东省要尽快开工。

  参照国家4万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广东省的投资力度的确很大。据悉,“新十项工程”共安排222个项目,总投资2.37万亿元。

  安徽:10月底就已出台措施

  还有一些地区在4万亿元政策出台之前,就已提早部署“保增长”举措。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显示,早在10月31日,安徽省就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据悉,《意见》共包括14条,包括鼓励自主创新、强化金融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促进住房消费等。其中部分意见与中央提出的“十举措”具有一定的相关度。

  专家:“花钱”应各有侧重

  4万亿元的巨额投资计划究竟能不能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剂“强心针”?各地怎样在“争分夺秒”的同时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带着这些疑问,昨日晨报记者采访了相关经济方面的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经济学家徐逢贤教授认为,4万亿元投资计划实际上意在引导社会投资,“按照以往的投资比重,应当有望吸引社会投资6万亿元。这10万亿元可以拉动明年GDP增长1.8个百分点,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专家认为,虽然时间紧迫,但各地区政府在“抢时间”的同时也要“花好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在这个时候,各地区政府应当从中长期发展考虑,并且要避免千篇一律重复投资,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的‘十一五’计划对于各地区的发展重点已经有所规划,再加上这次国务院对这笔投资进行了10个方面的规划,这就是各地区投资方向上的宏观指导。”徐逢贤教授认为,“各地区要按照有关方针进行规划,不符合十个方面的就不能通过国家的审核”。

  徐逢贤还建议,西部应当将投资重点放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中部地区则应利用此机会加快中心城市群建设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东部地区则应当扩大高科技新型产业的比重。

  “上海应当利用机会加快国际金融大都市建设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港口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并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徐逢贤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