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方案引热议,医患双方各怀忧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10:28  南方日报

  医生:“医药分开”,荷包缩水患者:医疗费升价,看病还是贵

  本报讯 (记者/陈枫)新医改方案引起热议。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受访者认为“方案太空洞,新招实招不多”,医患双方各怀忧虑:公立医院医生担心“医药分开”、“收支两条线”导致腰包缩水;患者则担心医疗服务要升价,看病负担还是重。

  医生:

  “医药分开”影响积极性

  “现在医生越来越难当了!”采访中,多数医生都向记者诉苦:病人多、压力大、管理严、怕“医闹”……最敏感的收入问题,也随着这几年广东降低检查收费、降低药品加成比例、整治行风,出现下滑趋势。

  广州市某大医院的院长给记者算起账:现在医院收入主要有三块,一是政府投入,但很少,平均只占医院收入的8%,“拿来发给退休工都不够”;二是医疗服务费用,包括检查费、诊金、手术费等,约占40%;三是药品收入,国家为了补贴医院允许加价15%,这个收入是“大头”,约占五成。他分析说,如果实行“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价,那么医院很难生存,这势必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公立医院人才可能流失。

  官员:

  “药房托管”换汤不换药

  有医生指出,“医药分开”怎么搞,医改草案缺乏操作性。这一改革是为了切断医生与药品的利益链条,防止滥开药,但问题是自古“医药不分家”,能把药房从医院简单搬出去就行了吗?外面药店的药品质量如何保证?一个板蓝根就有几十个牌子,患者自己怎么选?患者吃药出事该算谁的责任?而且很多中医院的独门制剂、秘方是药店买不到的,这个怎么办?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坦承,目前“医药分开”仍没有很好的操作方式,还有待探索。像外省试点的“药房托管”,把医院的药房交给企业来办,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医院和企业之间还是有利益分成,这样无法真正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链条。

  患者:

  医疗费升价“拆东墙补西墙”

  根据医改草案,为弥补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后的亏损,有几个措施:设立药事服务费、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

  “怕就怕医疗服务价格适当调整(涨价的代名词)了,医药费用一点也降不下来,新一轮的改革最后沦为新一轮的涨价。”一名来自广东的新浪网友说出了很多市民的担心。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指出,客观上说,我国的医疗价格长期扭曲,“重药械、轻劳务”,照一次CT、拿一点进口药动辄就上千元,而专家看一次门诊才8块钱,最夸张是一级护理费,护士擦身、喂饭、倒屎倒尿忙乎一天才12元,比去发廊洗个头还便宜。这样导致医院拼命开药、开检查单赚钱。这个扭曲的价格应该改变,体现医生、护士的劳动价值。但这种调整阻力很大,2005年广东的医疗服务价格听证会就被市民称为“明降暗升”,最后很多项目无法调价。

  对于专家的这种观点,很多市民直观地表示“理解,但不接受”、“降价就好,升价一律否决”。一位市民说,取消药品加价固然好,可又设立所谓“药事服务费”、医疗服务升价,这是“拆东墙补西墙”。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