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宋辅良 卓尚进 通讯员 范智 曾敏丽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这30年经济平均增长幅度约为9.8%。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居世界第四,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中国奇迹”;中国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减少到今天的2000多万人;我国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使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因素”和“话语权”不断增加,我国正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新兴、稳定、积极、和谐的力量。
我国对外开放实施推进的基本方法是在特区和沿海“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从沿海向沿江沿边内陆、老少边穷地区梯次推进。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一个样本,今天,广东经济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怎样的新问题和发展瓶颈?广东在启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活动中,在经济上选择了怎样的突破口,以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广东金融业在支持“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重新布局中,又怎样实现金融与经济互动双赢?广东“双转移”经济战略转型,对其他地区会带来何种启示?请看本报记者深入广东各地采写的一组报道——
在广东珠三角这片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演绎着一个“30年改革开放后时代”的新故事。这个新故事可能将给广东经济带来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动力、途径和机遇,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广东样本”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一定能给中国经济完成一次历史上艰难而必须进行的“经济转型”提供示范效应。
这个新故事的中心线索就是广东正在实施的“腾笼换鸟”新战略,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
9月8日至12日,本报记者顶着炎炎烈日,来到珠三角这块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了第一个“经济奇迹”的热土,对正处于现在进行时状态的广东“腾笼换鸟”战略与金融互动双赢过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调研。
“腾笼换鸟”:一项顺应全球产业转移趋势的发展战略
2008年5月29日,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在这里召开了一场事关广东省未来发展方向的会议——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和8个配套文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任不久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有“中国制造”基地美称的东莞市进行了一次考察,在结束考察时他曾说:“只要下决心迈出第一步,把笼子腾出来,不愁引不来金丝雀。”他强调说:“如果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今天广东省的干部和群众们都已习惯于将“双转移”称之为“腾笼换鸟”。由广东省委和省政府作出的这一重要决策和发展战略,其内涵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
“腾笼换鸟”,就是让低、弱、小的“麻雀”腾笼,引进高科技、高效益、低消耗的“金丝雀”或“金凤凰”,实现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双升级。
广东省长黄华华说,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广东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发展大趋势,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战略选择,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为鼓励珠三角企业转移,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粤东西北等地着力打造多个产业转移园接收转移企业,目前已经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园有26个。为调动各地市政府推动"双转移"的积极性,省政府除每年固定对15个市划拨产业园专项建设资金约15亿元外,还计划从现有产业转移园中每年评选3个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园,每个示范园可获得5亿元的专项资助。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从2008年至2012年,省财政将累计新增投入400亿元资金用于扶持"双转移",再加上降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电价(每度电降低0.1元)每年减少电费支出19亿元,全省5年间支持"双转移"的资金总额将达500亿元。由此可见,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推进珠三角"双转移"的决心和力度之大。
广东为什么要进行"腾笼换鸟"
9月9日上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马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汪洋在上任广东省委书记之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在全省开展了一项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大解放的学习讨论活动,实施'腾笼换鸟'或'双转移'战略,就是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一个重大成果。"
珠三角,这个在改革开放年代迅速崛起的经济板块,在30年之内创造了一个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经济奇迹"。珠三角占地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广东省面积的23.2%;2007年珠三角创造的GDP为2.56万亿元,约占广东全省GDP的80%。2007年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跻身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行列。珠三角对广东省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