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力推新政冲刺国际金融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 15:46  上海侨报

  本报记者 鄢建彪 发自上海

  9月6日上午,一场名为“构建21世纪金融体系”的中美金融研讨会在沪召开,这已是以此命名的会议第五次广受瞩目地召开。在辗转北京、纽约、天津、旧金山各地后,研讨会今年落户于上海。

  当晚,上海市政府为与会中外嘉宾举行招待晚宴,上海市长韩正在晚宴上致辞。他表示,上海将努力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创造更好的环境,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而仅仅半月前,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上,韩正亦强调,上海已明确将“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作为下一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先行先试和网上金融环境为重点。

  种种迹象表明,上海一直以来的“旧梦”正在重启,在不确定、摇摆多年之后,终于以一种坚定的姿态表明其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决心。

  四项指标绘就未来蓝图

  上海金融的突出优势在于金融体系比较完备,全国主要的金融要素市场机构都集聚上海。在上海市领导看来,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充分发挥上述优势,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成为金融产业运转的市场中心。而随着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作用也将不断提高,此种构想同样体现在近期上海递交中央的《意见》中。

  7月中旬,上海市府高层赶赴北京,向国家发改委递交《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意见》的第三稿内容。《意见》显示,上海将以四项重要指标来定位未来所需扮演的角色。

  首先,依托国内、国际金融机构,逐渐实现以人民币为主体的相对自由的金融市场,在2020年要基本具备适应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具备较高国际化程度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随之而来的是对金融人才需求的迫切。《意见》显示:人才作为金融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上海希望未来将基本形成数量充足、机构合理、活力迸发的金融人才支撑体系。

  第三,发展由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中外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成为未来资金运营、资产管理、清算中心。

  最后,使上海具备符合我国实际和国际通行惯例的金融法律、税收以及监管制度的城市。

  显然,上述四点要求是在为二十年后的上海描绘图景,而远景目标的完成需要相关金融政策的支持,对此,韩正充满信心。

  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上,韩正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开放开发,上海已经积累了先行先试的案例和经验;同时,浦东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又为上海金融先行先试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下一步上海将以一件件实事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政策先“试”多项创新

  从上海提出的方案中看出,上海“冲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思路已明晰,多项金融新产品、金融开放政策或将试点的政策正在酝酿中。

  比如,在金融市场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挖掘”、 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各类金融衍生工具、期货市场、资产支持债券,并探索发展市政项目债券等等;在金融业务扩展上,推动私人银行业务、股权投融资、券商直投、私人股权投资等业务加快发展。

  《意见》指出,上海希望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给予上海先试权。如根据国际金融对外开放的进程,支持设在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公司逐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外资股权比例,在上海开展引入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并允许其开展债券评级等业务试点。

  同时,上海还将进一步完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规划,完善地方层面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配合机制。

  事实上,随着中国作为大国地位的崛起,已在背后推动上海需承担的使命,“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如果说我们没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支撑的话,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从我们国家来讲,尽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已不是口号,而是战略。”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