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搜索一下,比如上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向中国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从而成就了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繁荣。如今随着全球自由贸易的进一步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向着高端化、资本化和规模化的更高层次发展,产业转移的重点也由原来的加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领域转变。中国,再一次成为跨国巨头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标,东部沿海地区也会得到一次再次起飞的机会。
在过去这轮产业转移中,惠普、三星、夏普等大量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搬到了中国,并纷纷设立研发中心。而像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以及台湾明基并购德国西门子的全球手机业务等一系列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业务的现象,也很好地证明了一点,以往这些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内部的产业转移,已经纷纷开始向全球市场蔓延。
半小时观察:在产业转移中谋求双赢
这一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意味着中国的产业布局将向着更高的阶段深化,从而为加快产业革新提供发展动力。国际上的这股产业转移潮,也推倒了国内的多米诺骨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企业向内陆或欠发达地区搬迁,迁徙一方面变成了它们求生存、谋发展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变成了它们不得不进行的选择和调整。
这种迁徙并非人们想像的那种“逃离”,而是一种战略选择。通过片中介绍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候鸟企业”搬迁的都是制造业务,而研发、设计等创造性和高附加值的业务依然留在了沿海地区。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又能保持研发的活力。
对于内陆和欠发达地区来说,大量搬迁来的企业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又能够形成集约优势,使自己变成区域的制造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搬迁虽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只要方向选对了、方法找到了,就会形成一种双赢的结局。
正是片中企业所担心的那样,当企业搬到了一个地方,它就必须面对新的现实:产业链是否适合生存?配套设施是否健全?政策是否具有创造性?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好了,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都会形成一种良性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