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磊
在中小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际,广东、重庆,沿海与内陆省份开始紧急摸索联合帮助中小企业“过冬”的应对之策。
本报记者最近从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获得的《粤渝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下文简称《协议》)明确以“六项合作内容、四项合作机制”勾勒出这两个国内中小企业密集地区之间的跨区域合作框架。并首次尝试不同地区间以“融资担保合作”的方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记者在《协议》中看到,双方的合作内容集中于“产业配套服务”、“产学研合作”、“融资担保合作”、“信息交流合作”、“政策法规交流”和“多形式考察”等六个方面。
其中,“担保融资合作”处于显眼位置。“利用两省市已经建立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立两省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
在《协议》签署仪式上,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坦言:“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全球性问题,广东经过近5年的努力,虽然在建立担保体系方面取得了成绩,但是,省级担保公司的整体水平仍比不上重庆。”
来自省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07年底,广东省目前注册登记的担保机构达400多家。其中,160多家在省中小企业局备案的担保机构的平均注册资金就达到了9000多万,相当于浙江省的5~6倍。已经有5万户中小企业拿到担保,担保额达到1800亿元,占全国担保总额的1/7。
而广东在今年上半年“异地调研”重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时,就曾发现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已经显现出落后于西部重庆的端倪。
本报记者获得的报告显示,重庆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有信用担保机构65家,注册资金额43.3亿元,平均每家注册资金6654万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担保额341.5亿元。
“利用两省市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为投资合作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协议》透露出双方在融资担保方面的合作指向“担保体系”的共享,这实际上就是放大了各自融资担保的能力和效果。
这种合作机制,也将加速推进沿海中小企业向重庆转移。
记者从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对外经济合作处获悉,2008-2012年,该局目标在于抓好引进项目对接工作,力争签约引进项目30个以上,签约金额200亿元以上,5年累计引进项目资金达1200亿元。
《协议》的签署无疑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引导两省市中小企业产业的相互配套和融合,鼓励双方企业到对方投资发展并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本报从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了解到,目前,广东全境21个地市有19个初步理顺了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20个市拥有综合服务机构,16个市拥有融资担保机构,16个市已有技术支持机构,15个市已有信息服务机构,
而在“政府机构”层面协议签署的同时,重庆还抛出了包括能源、制造、农业、旅游等多个行业的200多个合作项目,让彼此的中小企业在“市场项目”层面直接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