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三角产业转型历史逻辑与区域价值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8日 06:32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资本市场研究员 江勋/文

  GDP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的长三角,领衔长江,准备起舞。

  在此区域,云集了世界五百强的部分研发设计中心与制造基地、中国最活跃的产业集群、中国最庞大的IT和IC集群、中国最密集的机场和港口,以及最密集的地区间壁垒和重复生产。

  而数据显示,1-5月,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16%,同比上升1.3个点,亏损额同比增长56.5%;浙江规模以上企业亏损的有1.07万家,亏损面达19.6%,同时新增企业数和注册资本金3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企业关闭数同比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此时,媒体铺天盖地的展开关于长三角民营经济种种令人沮丧的报道。

  转眼间,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自己的某个极限。而最近人们才发现长三角原来也如此脆弱。

  诸侯割据的长三角

  现在的长三角仍然是诸侯割据。实际上,直到2005年长三角才部分的具备了中国经济龙头的位置。在这一年,长三角所有的总量指标都超过珠三角。但是至今,其人均和质量都及不上珠三角,其现代服务业更是比珠三角低得多。

  长三角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其上下游产品体系基本能在长三角范围内维持自我平衡。在江苏沿江地区初步形成了“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设备、现代通信和数字音频”等五大类上下游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体系,鼠标、显示器、激光视盘机、通讯光缆等产业集群优势也正在形成。其中,单单昆山外商投资企业的集聚,就提供了3100亿元的配套总量。再比如,从扬州到南京、到镇江、到常州、到无锡,再到上海,这是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十分集中的一条“走廊”。

  产业集群的溢出优势,在长三角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但是区域之间的同质化却一天天严重。笔者所掌握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不仅长三角区域的三个省市之间存在着60%以上的同构,而且长三角十五个城市之间产业同构率也非常明显。各个城市产业同构率均在6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99%。在长三角各省市的支柱产业领域,如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等的趋同率则高达到70%。

  近两年来,地方分割,各自为政引发的恶性竞争到了肉搏战的地步。2003年初,沪苏浙三地举行联合招商引资活动,区域内城市竟展开了“倾销式”竞争,套用商家惯用的“跳楼价”来争夺外资,甚至不惜采用“零地价”来吸引外商。比如上海舍弃宁波北仑港而非要另建洋山港的问题,再比如上海非要将虹桥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班全部搬到浦东国际机场,从而对苏州的IT业形成严重打击,苏州和无锡又在新机场的问题上展开无谓争夺。在这背后,是上海、苏州、昆山、杭州等城市在引进信息工业上杀得分外眼红。此外,上海在郊县建小特区引起的江浙两省的不满,比如央行上海大区分行与南京大区分行之间的分割与矛盾。甚至在目前如日中天的光伏产业上,江浙沪赣也是一窝蜂而上,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要解决这个“囚徒困境”,不仅是发文件,或者成立一个凌驾于长三角之上的协调机构那么简单。据笔者所知,此前的产业分工问题几乎是区间对话的雷区。因为,我们看到无论是在《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或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纲要》,还是江苏的“沿江开发战略”中,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产业等均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选择汽车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有11个,选择石化业的有8个,选择电子信息业的有12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