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问海南二十年(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9日 22:11  CCTV经济半小时

  许海贵告诉记者,从2000年时候开始提出要发展生态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由过去单一的种植水稻,向产值更高的水果蔬菜业发展,在布局规划上也调整了热作产业、反季节瓜菜产业,水果产业、畜牧产业的综合转变,但是在刚刚提出发展文明生态村时,村里的很多老人却不接受。

  许海贵告诉记者,很多村民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当这些村民拿到专项资金扶持而通过发展生态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的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就慢慢转变了,通过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产业结构的步伐调整加大了,水利设施的条件得到改善之后,他们的收入到达了人均4600元。

  记者在村里发现,过去污水横流,猪牛粪便随处可见,垃圾随处倒,村民生活环境脏乱不堪的景象不见了,收入提高生活改善后的中洞村村民,也开始注重人居环境的改造。

  而在定安县皇坡村,记者遇到了村民王槐权,他告诉记者,村里的水泥路,都是村民自己出资投工,庭院建设由各户备料,村里统一组织村民帮建的,没有从外村请工程队,现在焕然一新的村庄,舒适的生活环境都是村里人自己一手建设起来的。

  宣传部长孙泽文告诉记者,母瑞山属于五指山的一个分支,但是它却是不可多得的火山地质莽原生态景观带,很多村民的房屋都是由千年不旧的火山石盖成,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天然屏障,也使得这里原生态种植富硒含量高,森林覆盖率也超过80%。

  记者了解到,从2000年9月海南正式启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截止2007年底,海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91元,比上年增加535元,增长16.4%,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7年农业增加值382.8亿元,同比增长8.0%;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4530公里;全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3万户;全省累计建池农户达23万户;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率从83%提高到88%;全省累计建成文明生态村777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3.4%。

  半小时观察:海南带给我们的启发

  对于很多人来说,海南曾经是一个伤痛的代名词。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期盼着到海南去,因为那里有最蓝的天、最白的云、最新鲜的空气、最开阔的视野。海南变成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曾经被泡沫摧毁的海南经济如今重新迸发出了活力。与众不同的是,海南没有重蹈很多地区的覆辙,他们一开始就将环保概念和绿色经济纳入到了自己的发展理念当中。十几年过去了,海南的经济不仅没有因为放弃污染而遭到损害,恰恰相反,他们不但赢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还赢得了生态上的成功。

  海南的故事是一个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绿色GDP最好的诠释。它告诉我们,我们完全可以不掠夺资源、不破坏生态而得到长足发展;它更告诉我们,只有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发展当中,我们的经济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只是一个个案,我们希望这个个案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当更多省市都能从这个启发中获益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就会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愿望也会得以实现。

  主编:周人杰

  记者:李言

  摄像:沈焱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