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鞋业之冬:5年间消失2000多家中小企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 02:37 第一财经日报
温州鞋业之冬:5年间消失2000多家中小企业 大的出口企业靠提价来保持盈亏持平 吴乐晋 上个星期六的下午,温州龙湾工业园区不少鞋企早早收工,与往年相比,今年鞋企的生产热情大大受挫。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下称“协会”)提供的“2008年第一季度鞋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温州鞋企近几个月倒闭转产的企业有70多家,报告指出:“随着各种压力的上升,转产、倒闭的企业将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5年消失2000多家企业 另据协会内部人士透露,事实上,温州制鞋行业企业数量萎缩是这几年持续的势头。据他透露,2003年时,协会掌握的数据是温州约有5000家一定规模的鞋企,而到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600家。 协会内部人士称,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多:本地土地和人工等成本持续上升,一些企业转移到四川、福建甚至东南亚和俄罗斯;温州老板头脑灵活,一些企业将资本转移到房地产、矿场或者股市,到一定阶段就完全退出了制鞋业;一些中小企业抵制风险能力较弱,干脆选择停工。 最近几个月,温州“鞋业的冬天”这样的话题在业内弥漫。去年下半年,广州数百家鞋企倒闭,上千家企业准备迁移,相比之下,有“中国鞋都”之称的温州鞋业的“冬天”晚来了整整一季。 温州鞋60%用于出口,对反倾销、出口退税降低、美元贬值、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样敏感,之所以出现这一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由于温州本土鞋企,其贸易伙伴大多来自欧盟,和广东大部分订单来自美国不同,因此去年下半年温州鞋业对严峻的出口形式表现“麻痹”。但是今年年初以来,劳动力成本因相关法规实施突然上升,而同时,国内众多制鞋出口企业将目光从美国转向欧盟国家,行业竞争加剧,原本利润微薄的温州鞋企面临了严峻的价格战,导致一些中小企业选择退出。 报告显示,今年1、2月份,温州鞋类出口数量为9844万双,总值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1月份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32%;2月份为1.5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54%。扣除2月份春节等原因,下降趋势依然明显。 70多家停工企业带来的放大效应 奥康、莱丽斯等温州鞋企内部人士反映,其上游供货商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由于他们很难将所有的成本上涨压力转移到下游更加强势的大企业身上,部分配套企业选择倒闭或者半停工。奥康一位副总去年原本跳槽到一家相关企业任总经理,今年因为该厂倒闭重回奥康。 经过数十年发展,温州鞋业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一家鞋企相当于汽车整车厂,只负责装配,其所用的鞋跟、鞋底、鞋皮鞋革、鞋机、附件都有数十家企业与之相配套,因此,70多家停工转型的鞋企,将在整个产业链里产生放大效应。协会也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当地小企业,不少企业三条生产线只能开一条。 行业层面最直接的表现是利润持续下滑。根据协会提供的报告,今年以来,由于各种综合因素,估计最少挤压了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15%以上的利润。 而协会副秘书长林进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温州鞋企往年平均净利润约为5%。照此计算,今年以出口为主业的鞋业出现亏损将不是个别现象。他说,这几年,四川、台州等省市鞋业基地崛起,台州鞋的价格比温州鞋更低,国内产能过剩现象明显,即使没有国际贸易方面的冲击,洗牌也在所难免。 而一家外贸鞋业人士告诉记者,大的出口企业现在都靠提价来保持盈亏持平,没有提价能力的小企业只有亏损的份。 招工难陷入恶循环 记者在温州龙湾、蒲州等地的工业园区看到,不少企业门口都挂着招工招牌。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温州鞋革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约20%到30%,有的岗位甚至更多,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出现招工难等问题。 根据记者实地调查,并不是所有员工都享受到了养老保险费福利。个别务工人员告诉记者,根本没有听说过《劳动合同法》和养老保险,所在单位也未给予办理;而一部分员工则说,公司已经给一部分工作年限较长的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一些大企业的工人则很肯定地说,已经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记者听到最多的抱怨是在温州打工住宿条件太差:不少工厂宿舍还是一间房间住十多个工人;一般鞋业工人工资一个月1000元出头,每月付100元左右住合租房子。 一边是工人“军心不稳”,一边则是企业老板抱怨工人难招、人才难留。浙江莱丽斯鞋业老总说,长期来看,人的因素是温州制鞋业内部最大的问题。企业利润微薄,就不愿拿出更多的钱招募人才和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而工人和稍微有点经验的人才,也不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形成了难以短期内突破的“恶”循环,导致整个行业升级困难,外贸代工企业难以向品牌企业转型。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