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樊纲:再次加息应慎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22:29  CCTV经济半小时
樊纲:再次加息应慎重

  图片01: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影响,不仅出口减少,而且民币升值加快,国际热钱蜂拥而至,对于加息有可能反而加大热钱流入压力的说法


樊纲:再次加息应慎重

  图片02:樊纲认为,正如《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所指出的,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既有前一阶段积累的经济偏快的问题,同时也有经济下滑的风险存在,因为中国并不是一

  博鳌亚洲论坛上,无论经济学家还是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大家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引发了美国经济衰退,还往全球经济这个池塘里,扔进了一块大石头,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实际上,现在这种负面影响已经波及到了中国,从各个层面挑战着中国经济的稳定性。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确实需求会减少,贸易会减少,去年美国的下滑还只是一些房地产等一些投资的下滑,今年已经波及到整个消费,所以美国的消费一旦下滑确实影响我们的出口,过去的经验是,美国消费下滑一个百分点,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就下降5-6个百分点,它要是3个百分点都没了,到了衰退了,我们对它的出口来讲确实会比较明显的下滑,加起来也许会有20%-30%,对中国有20%-30%的出口产生影响。”

  记者:“这20%到30%是不是一个严峻的数字。”

  樊纲:“对啊,20%-30%比起以前美国自己就占我们出口的30%-40%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对日本出口还在增长,对欧洲的出口这两年也在快速增长,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美元贬值太快,我们一个劲的对美元升值,结果到最后,我们对欧元,对日元还在贬值,那么又刺激了一部分对经济的出口,欧洲现在增长还是比较稳定的,欧洲、日本如果持续保持增长的话,出口下滑不会太多。”

  记者:“对,这正是我要问您的问题,美联储已经连续六次降息,这一系列的降息对他们本国经济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这一系列的降息对我们国家来说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樊纲:“导致的问题就是美元大幅度贬值,为了托住金融体系,美国联储一个劲降息,降的幅度很大,这样一来对我们中国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压力以及投机就比较高了。”

  樊纲,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他看来,现阶段中国处在一个复杂的国际外环境当中,一方面由于前一时期中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地产和能源等基础投资过热,通货膨胀的威胁逐渐显现,因此2007年央行一年之内推出了六次加息的措施,用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据央行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一系列紧缩措施已经显效,3月末金融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6.24%,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减缓,国内的紧缩货币政策开始显效的同时,美国推出了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截止到3月底,美联储施行了6个月内的第6次降息,降至目前的2.25%。目前我国的基本年利率比美国还高1.89%,形成了利差倒挂,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有加速的预期,因此继续加息反而有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继续增大。

  记者:“我并不像您一样是一个很懂宏观经济的人,那么我作为一个老百姓,我算了这么一笔帐,我是这么算的,现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现在一年至少有3%-7%,那么再加上人民币现在存储的利息也到了4.14%,这两个数字加在一起实际上可以达到7%-11%,这个11%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一个跨国公司的年收益也就是差不多10%左右,那么我一个老百姓都能算出这笔帐,这是不是意味着实际上对于国际投资者,或者热钱来说,现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

  樊纲:“对,显然是这样,那么国际上毕竟还有一部分游资,就是没有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的游资,包括石油、美元等等,他们在寻找投资机会的过程当中,显然是现在不会去那边,那么可能会更多的投到我们这边,一二月份两个月,我们的贸易顺差是在减少,贸易顺差平均下来比去年减少10%左右,因为出口减少,进口增长,但是外汇储备又大幅增长,外国直接投资增长71%,其它的资金流入都是上千亿级别的,说明资金在大量流入,面对更大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