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钢铁大省河北为何难以赢得大利润(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14:20 河北日报

  缺少人才,缺乏技术,钢企靠什么实现升级?

  有这样一组数据耐人寻味:2006年,我国共出口钢材4300多万吨,每吨售价610.2美元;同年我国进口钢材为2000万吨左右,每吨价格高达1000美元以上。

  这意味着,我国钢材虽然出口总量比进口多出一倍,但总售价却与进口基本相当。缺少核心技术、缺乏高端产品,如何与国外钢铁巨头一争高下?

  其实,一些民营钢铁企业已经意识到产业升级的紧迫性,但是,缺少人才、缺乏技术,靠什么去实现升级?

  目前,除唐钢、邯钢等“国字号”钢铁企业和少数股份制钢铁企业外,全省200多家钢铁企业中,绝大多数没有专门的研发队伍,更谈不上设立研发中心,钢铁企业研发投入资金更是少得可怜。据悉,目前我省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仅为1%左右,而且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和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更低。

  难道民营企业就不重视人才、技术?记者曾这样问唐山的一位钢铁老板,他马上瞪起眼睛:“啥?我不重视人才?你知道吗,我们公司的总工可是我花了100万年薪请来的……”

  高薪聘来现成的人才,高价买来现成的技术,在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初期,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不失为一条捷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时,这种“捷径”就暴露出了诸多弊端。

  “拿来主义”得到的往往是成熟的技术,它的好处是可以立即实现批量生产,但这样的技术一般都被众多企业所熟知,生产出的产品只能是大路货,缺乏竞争力。退一步说,即使买到了真正高精尖的技术,由于缺乏完整的技术团队,高端技术也会因为缺乏基础技术的支持而“水土不服”。

  只有培养一支成熟的科研队伍,研发出独家的产品,做到人无我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中小型钢铁企业没有实力雄厚的研发机构,却可以借助科研院所等“外脑”搞研发。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建成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热轧H型钢生产线,在全国同行业位列三甲,正是得益于此。

  “除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外,政府还应该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邢钢集团科研部陈宝明博士建议,应加大对钢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力度,同时针对钢铁企业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问题,加强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审查,另一方面可以设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专项基金,由企业在引进技术时交存一定消化吸收准备金,在消化吸收时可以申请退回准备金并得到一定比例的财政配套资金支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