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失血”过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9日 16:09 中国经营报
作者:江海波 观察 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度是判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工业是否强壮的根本。 表面看来,珠三角的制造业跟金融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才有“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是,一旦产业方面出现一些风吹草动,资本便迅速集体“胜利”大逃亡,这种动向提醒:我们的产业与金融是貌合神离的。 在劳动、资本、土地和管理水平四大核心生产要素里面,资本是最中性、最没有禀赋的要素,也是最轻盈、最易流动的要素。资本的这种特点,致使它与产业结合时的“化学链”极为脆弱。而资本的这一特点,也让它同时具有“危险”和“安全”的两重矛盾特征——对被遗弃的产业来说,资本这种趋利避害的快速流动,对产业是非常危险的,但对资本本身却是一种避险行为,从而变得相对安全;同样,如果资本在选择新的附着体时,因过于冲动而导致判断失误,也极易让其置身于凶险之中。 当下珠三角制造业出现资本向股市、楼市的集体大逃亡,便呈现了这种双重境遇。首先,制造业的“失血”,除了资本的趋利性外,也表明了它很可能同时在进行一种避害行为,因为许多制造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由于股市和楼市的过度投机与炒作,制造业资本亦不知不觉地踏进了凶险的泥沼。 为什么我们的制造业与资本结合的时候,其“分子链”会如此缺乏稳定性,如此缺乏对资本的粘度?这时,我们往往会把寻找答案的目光转移到GE等跨国制造业巨头身上去。现在似乎并没有人能很好地回答GE是怎样的一种产融结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GE所从事的行业——电力照明设备、飞机引擎、医疗器械等,几乎都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垄断性行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和市场壁垒。也就是说,GE的实体部门从研发、设计、生产至销售、品牌、服务等,都具有超强的市场控制能力。而我们显然还没有这样的能力。 郎咸平说:不要误以为我们是制造业大国,美国才是真正的制造业大国,他们把制造业价值链上最没有价值的“制造部门”给了中国。郎先生所说的是“制造业”与“制造部门”之间的区别,其实正是“制造业大国”与“世界工厂”之间的区别。 从价值链上来看,技术、品牌与市场对资本的粘度是最高的,而“制造部门”只是资本流动的一个踏板而已,对资本本身基本没有粘性。这就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只能赚取微薄的“小费”了。著名经济学家金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制造业,事实上只是廉价劳动力的出口。 我们的制造业资金,虽然表面上是由我们自己控制的,但事实上,我们控制的只是有关厂房、土地、设备等“资料性”资金,这些在制造业的价值链上,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认为这种制造业资金不重要。相反,它是制造业发展的“固本”之需,日后要进行产业链延伸和控制,进行产业升级,都需要这些原始积累来造血、输血。 一般来说,资金可分为追求短期的、高风险的、高回报的风险性资金和追求长期的、安全的、稳定收益的产业型资金,这两种类型的资金向来都是各走各路、泾渭分明的。前一类资金使得这个世界变得充满想象力、创造力与活力;而后一类资金则保证了这个世界的踏实、坚定与和谐。 反观当下的珠三角产业资金“出逃”,不但会造成制造业“失血”,同时也因为这些资本缺乏风险运作经验和平衡、对冲工具,将极大地加大其自身的风险。而这种资本的“大漂移”,不但改变了经济生态的平衡,使经济运行环境充满变数,也将给国家部门对经济运行的控制埋下深深隐患,因此值得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