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安徽:向东,向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9:43 中国经济时报

  -数据安徽

  五年来,安徽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3519.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345.7亿元,年均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158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由346.7亿元增加到1034.5亿元,增长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由97.3亿元增加到343亿元,增长2.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133.3亿元增加到5105.9亿元,年均增长35.1%,民间投资比重提高到5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56.2亿元增加到2403.7亿元,年均增长13.9%。进出口总额由41.8亿美元增加到159.3亿美元,连续五年居中西部第一,年均增长30.7%,经济外向度由9.8%提高到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4元,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56元,年均增长10.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46.5亿元,年均增长17.3%。

  -陈军君

  东向发展,华丽转身

  “东向发展”、“861行动计划”,仍是安徽省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省长王三运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

  安徽人常自嘲:“我们既不属东部,也不属西部,不东不西,不是东西。”如此的地理位置,使得安徽此前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东张西望”、“左右摇摆”,经济实力在中部六省乃至华东地区一度垫底。

  “东向发展”战略的选择,被外界称为“华丽转身”。

  在中部六省中,安徽“东向发展”具有诸多明显优势。安徽以东,是江苏、浙江、上海——富裕的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GDP,成为拉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撰写的《中部崛起安徽省情再认识及发展战略取向》报告指出,安徽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最接近长三角,同时在交通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年实施皖江开发“一线两点”战略,安徽省皖中、沿江地区城市的企业集聚度较高,在金属、非金属等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元器件、化工、纺织、汽车、家用电器、运输设备、农产品加工等加工制造业发展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足以为发达的东部提供资源支撑并承接东部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因此,东向发展,也是安徽的必然选择。

  其实,近年来,由于地缘因素,安徽的一些市、县已注重东向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统计显示,2005年,安徽省300万元以上项目中,长三角地区资金到位349.8亿元,成为安徽资金的主要来源地。2006年,安徽共引进省外资金587亿元,其中半数以上来自长三角。2007年1-2月,安徽省外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中,沪、浙、苏三省市到位资金74.5亿元,占54.7%。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其中的1/5来自长三角。

  如今,“东向发展”战略确定后,安徽开始从全省战略的高度把握,从局部的东向发展上升为全面的东向发展。

  2007年,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争取到财政部和世界银行的技援贷款,正式启动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研究。而此前,安徽省财政厅已设立“东向发展”资金,专项支持毗邻苏浙地区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

  “861计划”:以工业化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安徽省正在实施的“861”行动计划也为东向发展战略做了铺垫。这个计划是安徽省2003年以来实施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包括825个大项目,总投资1万多亿元,重点建设加工制造、原材料、化工、能源、高新技术、优质农产品及深加工、旅游、文化等8大产业基地,构筑防洪保安、交通、信息、生态、信用和人才6大基地。

  2007年,安徽省安排“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1041个,年度计划投资1603.6亿元左右。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东向发展和融入“长三角”的主体是企业,政府虽然不可替代企业,但政府应通过制定战略和长期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为企业东向发展创造条件。

  安徽政府最明显的东向举措莫过于高速公路修建计划的调整。根据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通向江苏方向的高速公路出口将由现在的3个增加到16个,通往浙江方向的出口由现在的2个增加到5个。在建设中的南沿江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又新规划了北沿江高速公路。与苏浙毗邻的安徽省23个县市区将实现县县通达高速路。

  沿江城市群发展战略

  为更好地推进东向发展,安徽开始启动沿江城市群发展战略。

  现在的情况是:安徽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4城市已被《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纳入圈内;淮北市则积极参与徐州都市圈规划,主动融入徐州都市圈……安徽诸多中等城市纷纷投靠周边大城市经济圈。

  针对这样的省情特点,安徽提出“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开发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响黄山梅煤戏”的发展方略,主动接受周边大城市的辐射和影响,逐步壮大自己的城市群。初步形成以“省会合肥经济圈”为主,以“沿江城市群”和“沿淮城市群”为南北两翼的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带动全省区域经济腾飞。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提出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强化产业支撑,提高辐射带动力。合肥将全力支持合宁、合武快速铁路以及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合肥集装箱新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省会经济圈交通框架,力争逐步成为宁(南京)郑(郑州)汉(武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

  专家认为,安徽沿江城市群发展战略找到了安徽经济起跑的先锋,打通了城市发展的“东向通道”,盘活了沿淮城市群,攻克了安徽发展的难点。随着合肥辐射带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安徽省“一主两翼”城市群发展格局将逐步完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