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江苏:新政以民生为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9:43 中国经济时报

  -谢光飞

  展望中国经济下一个五年的发展,人们不能不关注龙头地区之一的“长三角”,也就是江浙一带的情况,其中江苏经济更是“长三角”增长极的重要一翼。

  从春节前闭幕的江苏省两会上传来消息,2007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5%,与上一个五年年均10.7%的增长相比,又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而横向比较,这一速度预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左右。2007年江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8美元,五年增长91.5%。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江苏经济的“龙头”之威不仅体现在发展速度上,而且凸显一个“好”字。专家认为,主要有五“好” :

  “好”在经济发展平稳,没有大起大落,除了2003年受非典影响GDP增长13.5%,其他四年增幅都保持在14%以上;“好”在产业结构优化,其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好”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五年花在“三农”方面的钱特别多,苏中、苏北的发展速度特别快;“好”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生态市建设全国领先;“好”在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虽然江苏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未来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资源环境压力、农民增收和群众利益等问题。

  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经济仍然偏“重”(重工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任务艰巨。2008年。他们对自己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经济并没有强调一味“硬发展”,而是在“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原则下,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这四个“优先”就是把民生、创新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放在了政府工作的首位。

  然而在省政府向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中,还是有一些“硬指标“,突出了“发展”和“民生”。未来五年江苏GDP年均增长10%和2010年人均GDP8000美元体现发展;其余的数字则全部有关民生。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城镇居民,说明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视。GDP年均增长10%应该说趋于保守,转而更注重质量效益,而人均8000美元的目标与2007年的人均4428美元相比,着实令人鼓舞。江苏人“跑赢CPI”,信心该更足了。

  江苏省政府提出的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中有四点显示新意。一是“五大战略”,即“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四个协调”,即“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三是全方位节能和环保,即“坚持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四是民生改善目标具体明确,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如今,江苏省新一届政府站在新的起点上:江苏经济正从半集约半粗放向集约型增长转型,过去五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上升到1.7%,省财政对教育和卫生事业投入年均增长28.5%。在校大学生156.8万人,职校在校生153.6万人,均居全国第一。

  因此,江苏2008年有条件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

  在区域共同发展方面,首次明确了苏北的新任务。集中力量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推动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支持连云港实现更大发展,加快淮安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发挥盐城在沿海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国际化,江苏将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江苏“引进来”一向成绩很好,引进外资多年居全国第一,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走出去”的内容是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篇幅最多的,表明了从鼓励支持“江苏经济”到鼓励支持“江苏人经济”的变化。

  江苏省特别提出把太湖水环境治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省财政预计投入治理太湖资金20亿元以上,太湖流域各市、县新增财力的10%到20%专项用于太湖治理;并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三管齐下”,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3.6%。这保证了200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的目标,不是“硬发展”,而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江苏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这一点在江苏省政府2008年的施政纲领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十件民生实事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民生问题的阐述篇幅大,目标、措施实在,承诺“努力使民生问题得到制度化安排、系统化解决、长效化推进、项目化落实”。在解决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方面,每一条都有数据说明。不仅低收入困难群众得益,广大普通城乡居民也会不同程度受益。

  据了解,江苏省主要领导专门邀请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包括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清洁工、农民等,座谈民生问题,直接听取他们的呼声,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充分吸收一线人员提出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稳定物价等方面的意见,充实报告的内容。

  10多场座谈会、900多条修改意见、10多次较大修改,在近三个月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不断听取民意,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一份集中民智、反映民愿、关注民生的江苏省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

  把政府奋斗目标与百姓新期盼结合起来,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江苏地方新政的特色。人们有理由期待江苏未来可以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成为“长三角”和中国经济的新标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