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危机转机到商机 人民币升值调查广东行(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00:09 21世纪经济报道

  应对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再加上原材料、人力成本等不断增加等多方面不利因素,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利润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以东莞台达电子为例,在销售收入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06年实现利润4.8亿元,2007年则增加到6亿元。

  "由于危机,才有转机,所以能发现商机。"东莞台达电子有关负责人解释其利润增加的原因。

  与台达电子一样,广东许多企业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消化包括人民币升值在内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广东美的集团财务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美的集团通过多种方式规避人民币的升值损失: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与产业链一起进行成本挖潜,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对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主流市场的占有率,并有效提升毛利率;加大贸易融资的操作,提前回收外汇资金,提前结汇。

  2007年美的集团共操作3.12亿美元的贸易融资,减少人民币升值损失约1670万元;另选择多币种结算,利用近期美元走软的趋势,将部分客户的美元结算转为欧元结算,2007年人民币兑欧元实际上是贬值的,该部分操作减少人民币升值损失约1122万元。

  同时,美的集团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减少人民币升值的损失,主要是操作远期结汇,2006年操作远期结汇2.7亿美元,减少人民币升值损失1129万元,2007年共操作远期结汇7.3亿美元,预计2008年各项外汇衍生产品可以实现减少人民币升值损失约9500万人民币。

  广东溢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应对人民币升值上也做了诸多工作。该公司逐步将所有的人民币贷款转化为美元贷款,缩短境外销售的收款期,及时将票据贴现,选择金融衍生工具锁定人民币升值的风险。而在佛山嘉益实业有限公司,由于采取了避险措施,他们甚至受益于今年1月份的人民币快速升值。

  外迁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消化成本上升的影响。有些企业承受不住压力正谋求外迁。

  企业外迁是否与人民币升值有关?有业内人士分析,企业外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新劳动法的实施、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而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并非是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

  广东省委办公厅近期通报的内部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广东企业倒闭及外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且外迁企业的数量和工业产值占比均不大,未出现企业大规模倒闭、外迁的情况。

  地方政府的调查显示:2006年,深圳市共119家企业已经或计划外迁,涉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0.95%。其中,"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占比69%;144家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无一外迁。2007年,东莞市"三来一补"企业累计登记在册7414户,同比仅下降9.61%;中山市注销或外迁的外商投资企业50家,同期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62家;佛山市注销或外迁的制造业企业共650家,同期新增企业达1650家。此外,江门、惠州等地部分企业表示已面临外迁的选择,而珠海、肇庆等地企业尚无外迁计划。

  目前,广东企业外迁主要包括适应性外迁(即企业整体外迁)和扩张性外迁(即包括管理、研发、营销、财务中心等部门的企业总部仍在当地,而将部分生产能力外迁),并以扩张性外迁为主。以深圳为例,2006年该市企业适应性外迁56家,工业总产值占外迁企业总产值的25%;扩张性外迁63家,工业总产值占外迁企业总产值的75%。

  期待

  由于2007年人民币升值8%左右,因此许多企业都预测2008年人民币可能会升值超过8%。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梁伟浩感叹,"人民币升值太快了,这两年人民币升值可能会超过20%,试想,哪个企业会有20%的利润?"

  对于通过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作为今年货币政策操作手段的观点,广东出口型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宜谨慎。"如果人民币继续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升值,对公司效益的负面影响一定是非常严重的。"溢达公司的人士分析说。

  美的集团财务部有关人士认为,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该集团2008年仍然承受较大的升值损失压力。而且2008年的金融形势对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更为不利:受国家严格控制银行外债规模的影响,目前商业银行的授信压缩、外币放贷规模减少,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上升,银行受规模限制经常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难以通过贸易融资来提前回收货款,及时结汇以规避人民币升值损失。同时欧美经济的恶化将可能使国外需求减少,竞争加剧,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外贸环境。

  在调查中,许多企业都建议国家要加快金融市场建设,为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提供有效渠道。面对汇率波动风险,许多优质企业都通过办理远期结售汇和掉期业务等方式规避或降低了风险,企业对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对其发展愈发显得重要。

  广东许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总体而言,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创新太少,还远不能满足企业对汇率波动的避险需求。建议进一步扩大交易品种范围,如:完善一年期以上的远期结售汇产品;放宽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准入条件等。同时,进一步发展国内资源商品的期货、期权交易市场,降低企业资源消耗成本,提高企业抗汇率风险能力。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