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劳动合同法触发多米诺效应 珠三角工厂大撤离(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09:41 南方都市报

  

劳动合同法触发多米诺效应珠三角工厂大撤离(5)

  惠州火车站。东莞-郑州的火车来了,农民工们井然有序地登上回家的列车。随着传统密集型产业在珠三角的撤离,昔日“世界工厂”的热闹场景和每年汹涌的民工潮或将成为历史。本报记者田飞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如果说持续的原材料、工资等成本上涨,是市场不断向珠三角企业发出了信号,那么一直以来政府导向给企业释放的信息,是同样的指向:珠三角的出路只有一条,产业转型和升级是惟一的出路。

  面对大量鞋企的迁出,东莞厚街镇镇长陈仲球表示,他并不为此担心。因为目前转移出去的只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核心的技术研发和采购贸易依然留在东莞。目前东莞鞋的产量仍占全国的1/4,全球的1/10,厚街的国际鞋业采购商超过1000家。

  陈仲球说,政府目前正做的事,就是在厚街镇打造一个亚洲鞋业总部基地。何谓总部?即新产品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的开端,另外还是信息交流的中心,贸易订单的中心和定价的中心。这个基地是为整个行业提供高端服务的,它不一定给你增加一个车间,一个工厂,而是给你增加品牌,增加核心竞争力。

  在东莞,一些优势的制鞋企业并没有迁移。全球最大的女鞋贸易商、美国利威鞋业公司总裁查理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并不打算离开东莞,因为没有一个地方产业链像东莞这么完善,而且这里的工人做鞋10多年了,都很内行,目前在全世界仍然是最好的地方。

  从“生产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型,正是珠三角许多城市谋求的“变身”之路。

  据了解,目前各城市也已确定基本定位,深圳发展高科技,广州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惠州是能源及石化基地,东莞打造为先进制造业的总部基地,佛山则大力发展陶瓷装备制造业和产业总部经济、物流、会展、研发中心等现代服务业,“拒绝污染,做强陶都”。

  变身,对遭遇发展瓶颈的珠三角来说,也是基于现实的迫切选择。而如今珠三角的现实是,虽然产业转移和升级喊了多年,但“雷声大,雨点小”,传统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据着主要份额。

  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东莞由于工业用地已近饱和,2006年上半年有24宗首期投资超500万美元的项目因用地指标不能及时解决而被迫搁置,涉及投资总额11.68亿美元。

  不仅是来自土地等资源的压力,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广东2007年全省人口达9450万,可能成为第一人口大省,主要是外来人口迁移带来的。如果再不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资源、环境、治安、社会管理、外来工的子女读书、住房等压力都很大。

  升级需要空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新春说,劣质企业的退出,给优势企业腾出了做大做强的空间。从中长期来看,本地的产业集群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因优势企业的做大做强而不断提升竞争力。

  早在3年前,政府就在努力为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企业“寻下家”,在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等地规划了多个产业转移工业园,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到当地。目前全省入园项目已达477个,投资总额454.9亿元。

  然而对于转移,各地政府部门都感觉到,并不是搬个家、换个地方那么容易。

  产业转移触动的现实利益

  一个逐渐失去生产制造能力的总部,如何能保证不会有空心化的危险?珠三角在产业“旧去新来”的衔接上,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