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珠三角产业转移考验政府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15:2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记者 宏宸

  近期,随着国家外贸政策的调整,有关新的加工贸易政策和《劳动合同法》的相继实施,广东省政府作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决策,即在一定的过渡期内,将积极增加资本、技术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加工贸易从以加工出口劳动密集产品为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高增值产品为主转变,逐步淘汰

  高消耗、高污染、工艺技术落后的生产能力,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的战略转型刻不容缓。这不仅涉及到大量本土珠三角企业,而且也牵涉到大量港澳在粤投资企业如何进行产业转移或产业升级的问题。因此,产业转移成为了今年广东两会委员代表关注的热点之一。

  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

  转型不是赶港商走

  对于广东正在进行的加工贸易转型,广东将有什么举措保证港商利益的问题,在人大会议上,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回应说,加工贸易升级转型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以来,港商对广东的贸易发展和利用外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妙娟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发展到现在,在土地、人口包括电力供应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压力非常大。所以必须要优化升级。

  她说,我们考虑到广东的发展还是不平衡,在东西两翼等地相对来说还有发展的空间,这个转移或迟或早都要进行。“我想港商本身也会理解这个问题,就像香港当年的产业转移一样,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现在仅仅是提高新进入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门槛,也不是让他们马上走。”

  广东省工商联:

  港商产业转型面临许多问题

  在本月15日至20日举行的广东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关于港澳在粤投资中小企业产业转型问题也引起了广东省工商联的高度关注。

  广东省工商联在递交给政协的一份提案中反映,与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产业转移大潮相比,目前的第二波产业转移,更多地体现为零星企业的单独决策。

  首先,由于对产业转移政策信息的掌握不足,这些港澳企业对产业转移仍然有所顾虑;

  其次,企业地区转移方向分散,没能与原有行业集群、产品配套以及产业链条相衔接,搬迁后反而弱化了行业竞争优势;

  第三,企业向外搬迁时,不得不停止生产,清理相关资产及文件,然后重新注册新厂,但是因为手续繁杂涉及部门众多,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小企业因搬迁转移的成本高昂而陷于两难境地。

  广东省工商联反映,目前港澳在粤投资办厂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实施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中小企业陷入产业转移单兵奋战境地。据工商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港澳台在粤投资企业有49489户,其中部分是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类企业。这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在成本、资源及环保标准的多重约束下,经营状况恶化,部分港澳业主有将厂房向珠三角以外搬迁的打算。

  第二,落实环保综合治理工作有待政府统筹。据了解,中小企业普遍愿意增加投入,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做好企业节能减排降耗等环保工作,切实做到绿色生产,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大型环保设施或工程,靠单家企业去规划和处理难度较大。以东莞某食品厂为例,近年烧煤锅炉被禁,烧重油成本较大,天然气较便宜但安装天然气管费用要200万元,回本期长。另外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企业也面临巨大成本压力。第三,“融资难”老问题困扰。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完善环保设施,还是产业转移,都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周转,但企业反映仍未有政策良方帮助解困。

  省工商联认为,做好产业转移或升级,一方面需要政府统筹好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布局、规划与建设,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继续留在广东,转移到山区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升级、转型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求相关的促进措施更加切实可行。

  为此,省工商联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建议政府牵头成立多方参与的产业转型专责小组,推动企业“雁群”转移;第二,建立扶持机制,为企业实现转型提供政策优惠。建议各地政府可通过设立产业转移专项基金,按转型企业历年来纳税总额的一定比例,安排启动资金以协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改、产业转移等;第三,建立政府统筹、企业自付的环保机制,加快环保产业化步伐;第四,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内地、港澳台及海外资金积极开展风险投资业务。

  “粤府22文”

  实施碰到四大难题

  广东省政协委员陈建华则反映:广东省政府《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系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简称“粤府22文”)实施两年来,他们也遇到了供电、征地难、人员招聘难和运输困难四大难题。

  首先是供电难。山区要发展,电力是关键。“在我们封开县,电是企业生产的前提,可是这里的现状是经常停电。天气晴好了,干旱避峰要停电,保障居民生活要停电,干旱缺水要停电,像目前这样,一天停三次以上的电叫企业怎么生产呢?”陈委员说。“雨天来了,水丰富了,但下雨、打雷、刮风,电网也经常跳闸,一天来个三四次很正常,这给要求稳定供给电力保障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其次,征地难。山区人经济来源少,生活必需品大多自给自足,所以非常珍惜土地,造成征地非常困难。

  第三,人员招聘难。有技术的人员留不住,这是制约山区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封开县上规模的企业仅有十几家,每一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招不到技术工人生产无法满负荷运行;再者,山区县工资待遇低,业余生活贫乏,造成很多有技术的人不肯留下来。

  第四,运输困难,路途远且等级差,造成运输费用高且不方便。

  陈建华提议:第一,改善山区供电线路,保障山区用电供给;第二,由政府出面搞一些廉价经济实用房,统一规划用地,既服务农民,又促进经济建设;第三,完善山区投资环境;第四,改善山区道路建设发展高速或铁路,便于货物运输。

  民进广东省委:

  产业转移工业园存在问题

  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话题的大讨论中,民进广东省委递交的一份反映“目前广东23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的提案,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2005年3月,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有关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政策,正式拉开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序幕,一种旨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业转移模式正在山区及东西两翼推进,开始初见成效。但据民进广东省委反映,他们在对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调研时发现,当前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果不尽快切实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制约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据了解,目前广东全省11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建了2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2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签订入园投资意向项目415个,意向投资额198.6亿元,已动工建设项目162个,投资额77.5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79个,投资额31亿元,已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7万个。

  但据民进广东省委反映,当前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产业转移工业园缺乏宏观规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区位布局不合理。另一方面是产业定位不明确。

  二是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是园区外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是园区内开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三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后续用地指标不足。目前已认定的省转移工业园普遍存在首期开发用地指标有保证(部分转移园只有50多公顷用地指标有保证),而后期开发用地指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后续用地指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园区整体开发建设。另外,有的园区还存在土地变更问题。

  四是没有相应出台针对产业转移方的激励政策。

  五是缺少促进园区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有些问题是地方想办法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是地方本身难以解决的,如出口优惠政策、异地改造贴息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运输费用补贴政策等,目前这些政策跟不上园区发展的需要,制约着企业进入产业园区的步伐。

  港商在广东山区河源兴建的拉链生产基地,吸纳了当地不少剩余劳动力。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富裕起来的珠三角地区热情帮扶贫困山区,山区各市面向珠三角、依托珠三角、融入珠三角,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分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