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广州成都北京等多宗地块流拍流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5:00 华夏时报

  土地流拍上演集结号

  本报记者 慈 冰 北京报道

  “2008年土地市场一定会出现拐点!”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在驳斥了王石 “房价拐点论”的同时抛出了自己的“地价拐点论”。

  实际上,各地都在上演着土地流拍流标的现象,这与一年前争相拿地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土地和金融政策的频密出台,开发商已不再考虑生存质量的问题,而是怎样活着。

  分析人士称,土地供应的变化一定会对房价产生影响,会在两三年内逐渐显现。而对于地方政府以拍卖土地而拉高GDP的做法,也已经被人们广为诟病,各方人士正在对土地出让制度建言献策。

  全国同此凉热

  战斗打响了。但这已不是赌徒的战斗。

  2007年12月6日,广州12宗地块大规模出让,其中两宗商业地块因无人报价而流拍,5宗地块只有一家开发商报价仅以底价成交,剩余5宗也以较低价格成交。

  仅隔一天,成都西郊郫县三宗地块因开发商反应冷淡而全部流拍,总面积约258亩。2007年12月8日,南京流拍的是一块地铁沿线、距当地最繁华的商圈之一新街口仅5分钟车程的黄金地块。

  同月21日,在厦门2007年的最后一场土地拍卖会上,6宗地块中有4宗流拍,另外两宗无人竞拍,以底价成交。25日,福州市区与闽侯区4宗地块因竞买人数不足而流拍,总面积近600亩。

  而在北京,一则2007年出让的建筑面积最大的住宅地块流拍的消息被广泛传播。这是朝阳区来广营乡清河营村的住宅及配套、商业金融(1号地)项目用地,建筑面积66万多平米,投标开发商仅两家,按招标规定必须达到三家开发商投标才能进行开标。

  “这说明开发商对后市的预期并不乐观。”中原地产品控中心总监周曜分析说。土地流拍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不少开发商都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因而不得不选择“谨慎投标。实际上,受资金链影响,真正有实力拿地的开发商越来越少了”。

  这是多么好的对比,仅仅在一年前,全国各地天价“地王”的纪录不断刷新,在“面粉比面包还贵”的质疑和争论中,土地市场上演着一场狂飙突进的围剿战斗。

  前不久,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在福州发布最新的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2007年以来,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统计范围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上涨较快,前三季度平均上涨达12.8%,且涨幅呈现逐步增加态势。

  地价降将导致房价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开发企业对于货币紧缩预期的担忧超过了对地根紧缩下开发用地减少的担忧。开发商宁可承担未来拿地更加困难的风险,也不愿以高价拿地透支未来的资金。

  而企业拿地心态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着开发用地的供应。

  该人士表示,如果这种局面继续,那么2008年的土地供应有可能走出这样一个路线图,即“土地流拍—新供地减少—地根更加紧缩—企业拿地更困难”。

  2007年12月29日,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副局长郭宝平在北京一个论坛上也表示,2008年国土资源部将继续从严从紧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大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与此同时,2007年住房保障元年之后,关于土地供应向保障倾斜一直是国土部门各级领导的共识,“要进一步优化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民生用地的供应量。严格把握中低价位住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不低于总的房地产供地的70%”已经成为国土部门的口头禅。

  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1701.54公顷,比2006年同期增加2.1%。

  “具体来说,土地供应的变化对房价的影响会在今后两三年内逐渐显现。”中国住宅及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也就是说,前一段时间频现的地王对房价的拉升作用会在2010年左右显现。

  而结合最近各地土地流拍的现状,顾云昌说:“目前这种表现,会使房价朝着降低的方向发展。”

  地方政府推力谋变

  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首次明确,受让人必须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方能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未按合同缴清土地全部出让金的,不得按出让金缴纳比例分期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而土地新政策无疑给拿大宗地的开发商造成很大的融资难度,加之房贷新政策开始执行,土地频遭“流拍”厄运是近期市场的正常反应,说明开发商对后市预期不明,仍然处于政策观望期。

  海尔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铿认为,不少地方政府在“招拍挂”出让土地的操作过程中,把“招拍挂”变成了“出价高者得”的结果,一些“出价高”的开发商竞得土地之后,不是开发住宅,而是以更高的价格“炒卖地皮”。

  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在福州出席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高峰论坛期间指出,“招拍挂”没有成为一项建立在土地自身价值和土地周边环境基础上的竞拍活动,而是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垄断定价的行为,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的精神不相符合。

  杨慎提出,推进房地产体制改革必须先完善土地相关政策。改进住宅用地的供给方式,结合现有的“招拍挂”方式,实行土地基准计价制,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土地供给制度,避免地方政府成为助推房价的始作俑者。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采用挂牌拍卖方式出让土地的实际操作中,一味追求土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导致地价飙升,在很大程度上助推房价上涨,土地频遭“流拍”就真实地暴露出拍地政策的操作弊端。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