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VS香港 谁是总部经济第一高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22:09 华夏时报

  上海VS香港 谁是总部经济第一高地

  本报记者 郭雪莹 张 云 上海报道

  为了争夺“总部经济之都”的冠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正在国内各大城市之间上演。

  1月16日,在上海举行了2008年第一批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颁证仪式,共有1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喜获认定证书。至此,上海市外资总部经济项目达到603家,成为国内拥有地区总部最多的城市,一举盖过了风头正劲的北京、深圳等城市。

  而这只不过是上海亮出的又一张王牌。从金融机构林立的陆家嘴,到民营企业云集的松江城,从高科技产业钟情的张江园区,到世界五百强迷恋的徐家汇商圈,经过多年的运筹帷幄,上海的王者之风,正在从容展现。

  2007年,上海市共认定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家投资性公司获得商务部批准,其中5家为2007年度世界500强企业。

  选择上海

  跨国公司营运中心,是上海外资总部经济项目的一种新形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在浦东新区进行试点。此次,包括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欧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家知名跨国企业,均是在浦东推出营运中心试点之后,获得了“地区总部”的认定。

  对此,罗克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欧瑞韬表示,营运中心对于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调整以及资源整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上海建立营运中心之后,不仅公司运行效率得以提高,也大幅降低了成本。

  在上海市颁布认定的10家外资企业中,罗克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和嘉德置地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在浦东新区推出跨国公司营运中心试点后,首批申请并获得认定的跨国公司营运中心。

  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总部经济为企业和城市带来的利益显而易见。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耀松分析认为,对企业来说,实施营销、研发总部与生产基地的空间分离,向中心城市聚集,客观上可以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对迁入城市而言,企业总部的入驻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和消费,最终提高城市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

  也正因为此,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一再强调,促进地区总部的发展是上海在中国对外开放新形势下吸引外资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市政府将推出新的举措,鼓励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

  然而,并不是建几幢高入云霄的办公楼、吸引几家企业总部,就能够形成总部经济。总部经济需要大量企业总部聚集,并与相关产业发生联系,产生外部经济。同时,总部经济需内外资企业互补,大中小企业互动。

  因此,上海在2006年画出的第一张总部经济地图中,圈定了16家总部经济基地,其中包括位于闵行的紫竹科学园区、闸北的东方环球企业中心、宝山的钢铁总部、青浦的西郊总部经济园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跨国巨头入驻上海,徐汇区日前还提出了“洋房诱饵战略”,准备把衡山路至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里的1450幢花园住宅中,挑选部分单幢独体花园洋房,作为这些龙头企业的总部办公地点。

  总部经济的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福田正富在谈到选择上海的理由时表示:“上海是中国商业最活跃的城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备的生活设施、充沛的人才资源,是我们选择上海作为中国总部的主要原因。”

  与国内城市竞争

  在2003年以前,上海的跨国总部略低于北京,但是随着在上海成功举办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以及取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承办权后,跨国公司开始全面重视它的全球经济地位。因此,北京和上海随后的发展情形出现变化:2003年,上海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数量以41:24的优势全面超越北京。2004年,北京逼近30,上海则超过86。

  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迅猛,除了相关政策推动,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成熟的市场化操作,自由性高,而这也必然会被习惯市场化运作、成熟竞争的外资企业青睐。

  他认为,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北京作为全国政策中心,拥有无可比拟的行政资源,因此备受通信、能源、机械类等政策导向性比较强的企业青睐,而上海市场化运作比较成熟,自由度强、效率高,比较容易吸纳第三产业的跨国企业,像菲利普、联合利华、欧莱雅等纷纷落户上海。另外大型投行、保险巨头、央行上海总部盘踞陆家嘴则形成东方的曼哈顿。

  而随着世界瞩目的世博会的临近,将在未来几年内全方位地推进上海城市功能的战略转型,也将为城市面貌带来引人瞩目的变化:市政建设的完善配套、服务业高端人才的纷纷聚集、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的大幅提升,这一切都会对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产生催化作用。

  赶超香港

  截止到2007年6月1日,香港在6640家代表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中,共有地区办事处或地区总部3890间。其中,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地区总部共有1246间,地区办事处共有2644间,当地办事处共有2550间。地区总部的主要业务为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业;商用服务业(不包括资讯科技);运输及有关服务业。

  国内各大城市与之相比,显然还有一定差距,不少业内人士坦率地表示,香港确实是中国最成熟的总部经济“重镇”。

  然而上海凭借着连接国内外两大市场的枢纽优势,发展迅速。单是2007年,总部经济项目79家,其中研发中心30家,投资性公司15家,地区总部30家。

  上海外商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吸收合同外资95.87亿美元,扣除房地产因素同比增长14.32%。三、二、一产业合同外资占比分别为64.47%、35.28%、0.25%。

  总部经济也为上海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收入,2007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02.63亿元,同比增长31.38%,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远远高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的收入增幅,达到53.13%。

  据了解,在虹桥商务区,仅联合利华一家总部,年税便过亿元。而入驻恒隆广场的通用电气(中国)公司,一年纳税1.5亿多元,欧莱雅(中国)公司一年上缴税收更是超过2.9亿元。

  也难怪,香港美国商会主席祈裕庭一再呼吁,近年来,上海已成为与香港争夺“总部经济”的第一高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