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营财力向民生倾斜让民众更多分享发展成果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20:29 中国财经报
东营区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财力进一步向民生倾斜 本报讯 2007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105567万元,增长30.19%。在经济长足发展、财政持续增收的基础上,东营区更加关注民生,加大教育、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的投入,着力打造现代化和谐城市。 加大“三农”扶持力度。该区把“三农”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大扶持力度,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有力有效开展。一是做好“加法”,就是“多予”。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全年预计达14543万元,同比增长21.04%。二是做好“减法”,就是“少取”。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认真落实取消农业税等各项惠农政策,核销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422万元,政府代缴土地灌溉水资源费200万元,减轻了农民负担。三是做好“乘法”,就是“增效”。开展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统筹安排各类支农资金,向优势产业集中有序投入,促进了优势产业体系建设。四是做好“除法”,就是“放活”。正确处理支农资金的“总”、“分”关系,既保证总量法定增长,又找准财政支农切入点、抓住支撑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007年该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0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顺利完成2万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8000亩重度盐碱地治理和四干渠综合治理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5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积极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6.1公里,硬化村庄街道53公里。扎实推进“三清四改六化”工程,启动110个村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实现70个村集中供水户户通,推行“一池三改”1300户,高标准绿化村庄49个。继续实施“两进”工程,新建农村放心店23个、农资超市2处、配送中心1处。积极推进“数字田园”工程,建成市级信息化示范村7个。全面加强农民培训,累计培训农民2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120人,预计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2.4%。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民政策,兑现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等补贴到户资金3812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资金546万元,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全力建设“黄河水城”。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治理了城市“六乱”、卫生死角、“五小”行业脏乱差等顽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复审、全国“三灭”先进城市复审和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总评考核。力争建成“河海相连、水清岸绿、城水共生、人水相谐”的生态城市。 加大科教文卫投入。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全区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区。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优化城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年教育支出达13267万元。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设完善3处镇卫生院、10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区级补贴标准由人均15元提高到20元,参与率达到93.1%。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2007年社保和稳定支出达13544万元,其中抚恤和救助资金1428万元,城乡低保补助资金1610万元。不断完善以“五保五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在全市率先将农村老年人生活救助金发放范围扩大到70岁以上,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8.26%,城市“三无”老人救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140套农村特困群众安居用房全部入住。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全年募集慈善资金150多万元,发放救助款7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旅栈式”管理服务模式和“十户联户”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和出生缺陷干预惠民服务工程,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目标全面实现。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顺利通过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统筹发展农村文体事业,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场所56处,配套完善农村文化大院20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以上。大力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为广大市民营造了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朱国庆)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